第三,聲望相合。趙高殺了秦二世,自己又無法繼位。秦二世的兄弟已經被殺害殆盡,因此,秦國國君的人選就順理成章地在秦始皇的兄弟中產生了。作為秦始皇的弟弟、秦二二世的叔叔,又有非常高的人氣,子嬰的這種身份非常符合趙高擁立的理由。
趙高確立子嬰繼承大業之前,已經言明,大秦帝國的國土大幅縮水,山東六國相繼立國,因此,子嬰隻能繼位稱秦王,不得再稱皇帝。
趙高讓子嬰齋戒五天之後,再到祖廟中舉行典禮,接受玉璽,繼承王位。
子嬰得知二世胡亥被殺,趙高立自己繼承王位。齋戒之時,他和兩個兒子及宦官韓談商議,趙高在望夷宮殺了二世,擔心群臣會殺了他,所以,才擁立我繼位。我還聽說,趙高已經和楚人商議聯合滅秦而在關中稱王。現在他要我齋戒五天之後到祖廟中去繼承大統,這是想在祖廟中對我下手。我如果稱病不去,趙高一定會親自來。他一來,我就殺了他(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玉璽。齋五日,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日: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官,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
趙高派了幾撥人來催子嬰,子嬰拿定了主意就是不去。趙高急了眼,新國君在宗廟受命是國家大事,子嬰怎麼能不來?於是,他親自到子嬰齋戒的宮中來“請”。子嬰聽說趙高求見,立即召趙高入內。子嬰指使韓談潛伏在暗處,趙高一進齋宮,韓談眼疾手快,一刀就將他砍死了。子嬰趁機夷滅了趙高三族(高使人請子嬰數輩,子嬰不行,高果自往日:宗廟重事,王奈何不行?子嬰遂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家以徇鹹陽)。
沙丘政變以來一直順風順水的趙高終於走完了他罪惡的一生。
趙高萬萬沒有料到自己最終竟然死於子嬰之手,並像李斯一樣被滅三族。
沙丘政變的三巨頭胡亥、趙高、李斯一個個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趙高設計殺了那麼多人,特別是殺扶蘇,戮蒙恬、蒙毅,族李斯,弑胡亥,難度都相當大。但是,趙高殺別人易如反掌,玩得如魚得水,為什麼最終卻栽在了子嬰的手裏呢?
趙高低估了子嬰,完全沒有想到子嬰竟然敢拿自己開刀。如果趙高充分估計到這一點,子嬰就不可能得逞。
趙高之所以立子嬰,是在和子嬰長期的相處中深知子嬰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野心的人,但他卻不知子嬰雖無政治野心但也絕不是一個沒有作為的人。
趙高過高地估計了自己,過低地估計了子嬰。
子嬰殺趙高一是不願自己被趙高所殺,二是不願大秦帝國因趙高敗亡,所以,才毅然決然地設計謀殺趙高。子嬰和趙高之問的矛盾是生死之爭。子嬰有謀略,有膽識,隻是這種謀略與膽識長期沒有施展的平台。趙高雖然擅長搞陰謀,但是,他認真對付的是扶蘇,是蒙恬、蒙毅,是李斯,是胡亥。
對於子嬰,趙高從來都沒有放在眼裏。因為子嬰長期以來一直毫無政治野心,也無任何政治資源,隻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公子。所以,趙高才敢立子嬰為秦王,同時也沒把一向無所作為的子嬰視為需要嚴加防範的政治對手。
恩格斯說,在曆史上活動的許多個別願望在太多場合下得到的完全不是預想的結果,往往是恰恰相反的結果。趙高推著陰謀的車輪,踩著由他一手鋪就的血腥道路,走上了高位。他運用陰謀、權詐和恐嚇,上下其手,讓自己登上直達權勢高位的台階,也為自己挖掘了粉身碎骨的萬丈深淵。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趙高親手把自己釘在了曆史萬劫不複的恥辱柱上。
趙高最終沒能實現他的願望,走完了他臭名昭著的一生。
自秦亡之後,談到秦朝的滅亡,趙高總是被不斷提及。從古至今很多人都認為,趙高和秦朝的滅亡關係極大。
那麼,我們究竟應當怎樣評價趙高呢?
有兩種近乎對立的觀點:一是認為趙高是亂秦亡秦的罪人,二是認為趙高是“亡秦報趙”的功臣。
哪一種看法更接近曆史的真實呢?
我們不妨看一看趙高對大秦帝國的滅亡起到了什麼作用。客觀地講,趙高對後秦始皇時代大秦帝國的滅亡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步,沙丘政變。趙高是沙丘政變的主謀,他把胡亥作為自己的政治籌碼、豪賭工具,通過沙丘政變除掉了秦始皇欽定的繼承人扶蘇,為自己攫取最高權力掃清了第一道障礙。
第二步,誅殺蒙氏。蒙氏兄弟是大秦帝國的功臣世家,也是阻礙趙高奪取大秦帝國最高權力的障礙,是趙高的心腹大患。因此,趙高毫不猶豫地除掉了蒙恬、蒙毅,為自己攫取大秦帝國最高權力掃清了第二道障礙。
第三步,清除公子。胡亥在趙高的蠱惑下篡改秦始皇遺詔奪取帝位,因此,胡亥本能地擔心秦始皇諸子對自己的威脅。趙高利用胡亥的猜忌心理,鼓動胡亥大開殺戒,殘忍地殺害了胡亥所有的兄弟姐妹,造成秦始皇直係血親被剪滅殆盡的局麵。所以,當趙高在望夷宮逼殺胡亥之時,胡亥毫無反手之力,因為他的兄弟姐妹已經全部被他自己殺光,沒有一位可以幫他應付趙高的弑君叛逆。這是趙高攫取大秦帝國最高權力的第三步。
第四步,陷害李斯。李斯是大秦帝國的柱石,是著名的政治家。李斯最大的缺失是過於計較個人的得失利害。因此,趙高利用了李斯的自私,威逼李斯就範,成功地發動了沙丘政變。但是,李斯對趙高來說,隻是一個臨時的合作夥伴,沒有李斯的配合,趙高本事再大也不可能讓群臣相信秦始皇的遺詔是傳位給胡亥的。趙高陷害蒙恬、蒙毅之時,子嬰挺身而出,仗義執言,為蒙氏兄弟辯誣。此時的李斯竟然一言不發。李斯被迫同意篡改秦始皇遺詔的原因之一就是擔心扶蘇繼位會重用蒙氏兄弟,所以,在趙高迫害蒙氏兄弟之時李斯袖手旁觀。趙高正是利用了李斯的自私之心,在秦二世本意不想殺掉蒙恬、蒙毅的情況下殺死了他們。此時李斯是趙高一亂再亂的幫凶。
但是,等到蒙恬、蒙毅兄弟,秦始皇諸公子、公主,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等人一個個被趙高逼殺之後,李斯成了趙高奪取最高權力的最大障礙。此時的李斯已經是趙高的政治對手,但是,李斯始終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趙高才設計在秦二世尋歡作樂之時有意讓李斯屢屢敗秦二世的興,惹得秦二世十分惱怒,趙高則趁機進讒言陷害李斯,致使李斯被滅三族。這是趙高攫取大秦帝國最高權力的第四步。
第五步,逼殺胡亥。李斯被殺之後,趙高已經可以為所欲為了,這才上演了“指鹿為馬”的一幕,成為中國曆史上相權愚弄皇權的經典案例。大臣們經曆了“指鹿為馬”事件以後,已經無人敢於對抗趙高,趙高奪取最高權力的機會終於來臨了。這才發生了望夷宮逼殺秦二世的事件,趙高一躍升為中國曆史上中央集權製下弑君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