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回答,如果說我不了解先主的心意,我怎麼能年紀輕輕就得到先皇的提拔賞識,一直到先皇仙逝都深受信用?隻有您陪侍先皇,周遊天下,可見您遠勝其他公子,我怎麼會懷疑太子的才能呢?先皇重用您是多年來的深思熟慮,我怎麼敢進諫?不是我找借口躲避死罪,隻是擔心羞辱了先皇的名聲。秦穆公殺死車氏,三良為他殉葬;秦穆公以不應得的罪名錯判重臣百裏奚,死後的諡號為“繆”(以其所舉不得人,故加惡諡,繆者,妄也)。秦昭襄王殺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死伍奢,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上述四位國君,都犯了重大的錯誤,遭到天下人的非議,聲名狼藉。
但是,使者知道秦二世的意圖是必殺蒙毅,所以根本聽不進蒙毅的申訴,最終殺了蒙毅。
蒙毅被殺之後,其兄蒙恬能躲得過去嗎?
肯定躲不過去!
秦二世叉以什麼理由殺蒙恬呢?
兩點:一是“君之過多矣”,二是“卿弟毅有大罪”。你自己的罪多得很,你弟弟又犯了大罪,誅連到你。
蒙恬像蒙毅一樣,堅持為自己辯護。
他說,我們家族三代有功於秦。我統率三十萬大軍,即使現在我被關押,我的力量也足夠發動一場叛亂。然而,我“自知必死而守於義,不敢辱先人之教”,我不能讓我們蒙氏家族蒙受恥辱。
蒙恬又說,周成王即位之時年幼無知,他的叔叔周公旦背著成王接受群臣朝見,最終平定天下。等成王病危,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使之沉入黃河,祈福說:國君年幼,由我當權執政,如有罪過,上天應懲罰我。周公旦把禱詞寫下來,收藏在檔案館裏。當成王能親理朝政時,有奸臣造謠說,周公旦早就想作亂了,大王若不戒備,一定會發生大事。成王大發雷霆,周公旦逃到了楚國。後來,成王在檔案館審閱檔案,發現了周公旦當年的禱告書。看著這些昔日的文件,他流著眼淚說:“孰謂周公旦欲為亂乎?”於是,殺了造謠的大臣,請周公旦回歸。
我蒙氏宗族,世代沒有二心,最終落到這樣的結局,一定是亂臣叛逆、欺君罔上。周成王犯有過失而能改過,終於使周朝興旺昌盛;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幹而不悔悟,最終身死國亡。我說這些,不是想逃避罪責,而是忠心規勸,希望陛下深思熟慮。
使者會聽蒙恬的這番話嗎?不會。使者說,我隻是按照皇帝的旨意來執法,不敢把你這些話傳給皇上。
最終,蒙恬喟然長歎,我哪裏得罪了上天,難道要我無罪而死嗎?在使者的逼迫下,蒙恬服毒自殺。
蒙氏兄弟終於被趙高陷害而死。
沒有公開審理,沒有公平執法。製造這場冤案的人正在一步步摧毀著他們賴以生存的帝國大廈。
沙丘政變隨著扶蘇之死與蒙氏兄弟遇難獲得了最終的成功。胡亥順利地坐上秦國二世皇帝的寶座,李斯保住了他難以割舍的權力與地位,趙高不但飛黃騰達,做了九卿之一的高官郎中令,又借機殺了蒙氏兄弟,既報了前仇舊恨,又除掉了潛在的威脅者,穩固了自已的地位。顯然,他們都從這次政變中獲得了實際的利益。但是,他們是沙丘政變的真正受益者嗎?誰又是沙丘政變的受害者呢?
第一,誰是沙丘政變的受益者?
曆史的發展總是和那些企圖掌握曆史命運的人開著一個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沙丘政變的受益者當然是胡亥、趙高、李斯三人。胡亥意外地當上了秦二世,趙高初步掌控了大秦帝國的權力,李斯保持住了自己的權力與地位。
但是,沙丘政變的三位受益者正在幹的是一件埋葬大秦帝國的罪惡勾當,因此,沙丘政變的三位受益者都將是曆史的匆匆過客,他們的悲劇命運正伴隨著沙丘政變一步步展開。一場埋葬大秦帝國的政變最終必然會因大秦帝國的滅亡而使受益的政變集團變為大秦帝國的掘墓人和殉葬人。所以,胡亥、趙高、李斯隻能是沙丘政變的暫時受益者。
沙丘政變真正的受益者是正蟄伏在楚地的劉邦。沙丘政變之後,昏庸無道的胡亥當上了秦二世,秦二世的倒行逆施加速了大秦帝國的崩潰,導致了一場空前的社會大變動,為劉邦建國稱帝提供了千載難得的曆史機遇。當然,此時的劉邦並不知道自己將成為這個曆史事件的真正受益人。此時的他還在大秦帝國泗水亭長的任上優哉遊哉地過著他的酒色生活。曆史的最大受益者竟然渾然不知自己是當下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受益人。
沙丘政變另外的真正受益者是置身於民間的即將反秦的起義者,比如蕭何、張良等。這時的蕭何在大秦帝國的沛縣任主管人事的主吏椽,與劉邦友善,經常資助他;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後隱匿於下邳縣正研讀著兵書,行俠仗義;韓信還在過著他近似乞討的寄食生活,被鄉裏小兒欺負著。這些蟄伏於危機四伏的大秦帝國中的民間草莽,都將因為沙丘政變而一個個登上曆史舞台,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二個統一帝國——大漢帝國的軸心。
沙丘政變導致了大秦帝國的迅速崩潰,形成了群雄逐鹿的末世亂局,這為劉邦等人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曆史舞台,成就了一批有才能而隻缺少機會的人。
第二,誰是沙丘政變的受害者?
首先是扶蘇,他是皇長子,是長城軍團的監軍,也是秦始皇臨終前欽定的“秦二世”。但是,最終他卻被迫自殺。最為悲哀的是扶蘇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被騙自殺,死得糊裏糊塗。一位重大曆史事件的受害者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受害者6可悲!
其次是蒙恬、蒙毅兄弟二人,他們因為沙丘政變而被胡亥、趙高、李斯囚禁、殺害,他們兄弟二人至死也不知自己被賜死的真正原因。蒙恬死時還說,我修築萬裏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這麼遠的距離,中問難免會截斷地脈,這可能就是我的罪過吧。
但是,扶蘇、蒙恬、蒙毅並不是沙丘政變最大的受害者,沙丘政變最大的受害者是秦始皇。秦始皇在其三十六代秦國先君的基礎之上,兼並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秦始皇企圖讓他的帝國一世、二世乃至萬世,傳之千秋萬代,但是,隨著他的死去,他的意誌得不到貫徹,他的遺體腐爛發臭,他欽定的接班人被殺,他創立的皇帝製度正在埋葬著他創立的帝國。所以,秦國三十六代國君的崛起之夢最終毀在了秦始皇的手中。但是,這位剛剛故去的沙丘政變的最大受害者連沙丘政變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他是沙丘政變的最大受害者。可悲!
三十六代秦國國君六百年的奮鬥,最終卻毀在了成功兼並六國的秦始皇手上,成也贏政,敗也贏政。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如此,秦始皇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還是失敗的一生呢?
如果從結束戰國亂象建立大秦帝國的角度而言,秦始皇當然是勝利者。
從結束封建製創立以郡縣製為基礎的帝國來看,秦始皇也是勝利者;因為他創立的帝國製度傳承了兩千多年,直到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時才得以終結。這樣看來,秦始皇在中國曆史上可與孫中山相媲美,都是一個舊製度的終結者和一種新製度的創建者。但是,從大秦帝國二世而亡的角度來看,秦始皇又是一個失敗者。他追求長生卻遭遇暴斃,他企望大秦帝國萬世長存但卻隻存在了十五年,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他欽定的接班人被賜死,他的親信趙高率先背叛他,他倚重的大臣李斯最終也成了大秦帝國的掘墓人,他寵愛的兒子胡亥殺死了他所有的兒子、女兒,不但國滅,而且家亡。
沙丘政變最終讓胡亥當上了秦二世。當上秦二世的胡亥將怎樣治理這麼龐大的帝國呢?他能行嗎?趙高的政治野心就此滿足了嗎?他會放下屠刀嗎?他還會做出什麼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