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伏羲稱號的千古爭論之謎(1 / 1)

中國懸案之謎

中國傳說時代的傑出人物伏羲,又稱伏戲、伏犧、宓犧、包犧氏、庖羲、庖犧、春皇等,這不僅僅在稱號上給後人造成疑問,而且不同的稱號往往與傳說中的各種發明創造聯係在一起,很值得作一番探究。

伏羲,《楚辭·大招》中作夥戲,說他有樂歌《駕辯》。《世本·作篇》記載伏羲作瑟作琴。《世本·帝係篇》則說伏羲作樂章《扶來》。《廣雅·釋樂》說他所作的瑟有七尺二寸長,有二十七根弦。這樣,伏羲成了一位偉大的樂師。

《易·係辭下》說,包犧氏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察鳥獸經過所留下的痕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創作八卦,用來比類天下萬物。《天中記》卷四十則說“伏羲得神蓍而定皇策”,又說“庖犧氏作始有筮”。伏羲創造神筮卦術,也為五經之一《易》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