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國家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李鵬總理曾經指出建設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結構合理並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實施義務教育的關鍵所在。”花朵靠園丁澆灌,學生靠教師培育。教師在培育學車的過程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感”的重擔。打鐵先要自身硬。隻有髙素質的教師,才能培育出優秀人才;反之,教師素質低下,以其昏昏,決難使人昭昭。可見,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業務素質,對於加快我國教育改革步伐,早日實現“兩基”、“兩全”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那麼,作為一所學校,怎樣提髙教師的素質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麵人手。

一、加強師德修養,提離思想素質

為人師表是人民教師的基本素質之一。育人必先育己傳道必先“聞道”。

近年來,有的教師在“下海”潮的影響下,無心教學,棄教經商;有的則敷衍塞責,不思進取。我校女教師多,占全校人數90%以上,大家湊在一起,有時東家長、西家短扯弄是非,有時比穿著打扮,這既不利於團結,也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為此,狠抓思想導向,開展以“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為中心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係列教育活動,如,進行有關以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為主的內容的知識競賽、講座、演講比賽;請師德修養好、教學工作卓有成效的教師現身說法,介紹經驗;開展“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評比活動等,對培養教師率先垂範、嚴謹治教、獻身教育、求實創新很有成效。

二、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離文化素質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就是說要當個合格的人民教師,必須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解惑”必先博學。這不僅要求教師通曉教材,而且要求教師了解所教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史,還要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在更深的層次上理解教材,才能居高臨下駕馭教材,教學時才能旁征博引,深人淺出,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密切師生關係,提高教學效果。

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更新。新的形勢向教師提出了更髙的要求。教師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開學初學校要求每個教師根據自身的條件,訂出切合實際的短期目標。在保證教時間的前提下,安排一定的時間進修。鼓勵教師上電大、函大、業大學^習。請專家到校作知識講座;派教師外出學習新教材,回校傳、幫、帶。

此外數學解題競賽、“下水文”比賽等活動,進一步激發了教師繼續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競賽,使教師既看到自己的長處,也找到了差距,並從實際出發,製訂新的學習計劃,向新的目標前進。

三、加強能力訓練,撝離業務素質

“授業”必先“精業”。嫻熟的專業技能是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如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能力、組織教學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等。

為了促進教師能力的發展,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學校千方百計為教師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發現自己,鍛煉自己,發展自己。如進行“課堂教學”練兵活動,任課教師(含所有學科)每人上一節公開課,分教研組進行評取,並將結果記入教師業務檔案;組織期末教學經驗交流會,從中選出優秀論文向地、市有關雜誌推薦;組織係列競賽活動,如教案設計比賽、普通話比賽、板書設計比賽、自製教具比賽、實驗操作比賽、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比賽等。有了明確的目標,便產生了前進的動力。教師們你追我趕,苦練基本功。教研空氣濃厚了,課餘時間教師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有的切磋教學方法,有的研究如何提高差生的成績,有的探討教材內容……這樣的生活雖然清苦、緊張,但教師們卻覺得充實、愉快。

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帶來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教風、學風、校風的變化。連年來,我校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學生在市教育局組織的藝術節、合唱節、體育運動會上,連續奪得團體“金牌”、“銀牌”;參加省、地、市學科競賽,成績名列榜首;畢業會考成績榮居全

學校是一個由人、財、物、時間、空間諸因素組成的多層次、多取向的複雜網絡體,是有組織,有計劃培養人才的陣地。要真正管理好一所學校,必須科學地支配現有時人、財、物、空間、時間、巧妙地進行排列組合,溝通各種聯係,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采用科學的領導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學校領導方式如果以權力的集散為變量劃分、可分為集權式、參與式、放權式;以人事兩維取向為變量,可劃分為唯事式、唯人式、人事並重式、人事兩輕式、綜合起來,則可分為集中型、民主集中型、民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