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認真落實課時計劃,開齊學科,開全課時。
2.一變教師“滿堂灌”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擬訓練為主線。使課堂教學迅速走出“一講到底”的誤區。突出訓練,訓練結合。教師的“訓”就是對學生的“練”所作的引導、點拔、示範、講評、矯正。課堂教學要增加知識密度和訓練密度,切實減輕學生課外作業負擔。
3.變隻重視知識教學為加強基礎、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教學。
4.變隻重視知識結論為同時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實現以上四個轉變的同時,還要指導教師,努力探餘運用教學新法,要廣泛推廣本地各學科教改實驗取得經舍:數學的“啟導教學法”;政治的“問題引學研討士”;物理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化學的“目標教學法”;英語的“三化(課堂英語化、教學情景化、操練交際化)教學法”;語文“閱讀點講法”等。
三、加強教師對新大綱的學習深化知識要點教學思想。
學習新大綱,抓好知識要點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教學中也隻有抓住知識要點才能增強知識密度,減輕學生負擔。而知識要點是否能抓得住、抓得準,關鍵則在能否熟悉大綱,吃透教材。因此,必須加強教師對新大綱的學習,切實落實知識要點救學。那麼,如何落實呢?這就必須要求教師做到:1.每一節課要出示知識要點並清楚、明白地教會學生。
2.要把每一個單元的知識要點,按邏輯關係理順清楚,讓學生把握。
3.係統學科知識要點,形成知識網絡,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本學科用什麼方法解決哪些方麵的問題。
4.圍繞知識要點教學,把能力培養落實到實處,設計好訓練內容、訓練形式、訓練程序。
學校開展的各種形式的評課、說課活動,不同規模的公開課、觀摩課、研究課及其它形式的教研活動,都應以以上四條來指導、規範、評議。
四、強化教學,規範五環節要求。強化常規教學,規範五環節教學流程是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保證。因此,在五環節上要要求教師備課。設計一堂課要抓住:一是激發學生興趣;二是要有密集的信息貴;三是教學活動全員參與這三個環節。1.講課。目的明確、要點餘麵、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語言清晰、電教手段恰當、積極性髙、組織得好。輔導。輔導要及時,有針對性、啟發性。重點是差等生和尖子生。2.作業批改。要及時,批語有針對性,多批少改,注意培養學生修改作業錯誤的良好習慣。3.成績考核。整個考核不應隻對知識結論進行考核,還應對整個知識形成過程進行全麵考核且考核形式要多種多樣。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從教學內部管理改革做起,為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以完成素質教育。
搞好學校管理工作校長應協調好四種關係
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鎮中學校長秦福書
學校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協調關係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關係氛圍是搞好學校工作的前提。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我認為校長應協調好四種關係:
一、與上級的關係。與上級領導保持良好的關係是能否做好學校工作的重要一環,學校雖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實體,但在許多方麵,沒有上級領導的指導與大力支持是很難搞好學校管理工作的。但在實際工作中,上級的普遍號召,應與學校自然管理特點、實際情況相結合,靈活應用,對不適宜本校特點的一般號召應妥善處理,切勿把自己放在與上級觀點相對立的位置。
二、協調好與同級的關係。即與副校長、教導主任之間的關係,在具體管理中、應互相尊重,大膽使用。在抓具體工作時,應做到充分信任,敢於放權,責權分明,用而不疑,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忌事無巨細、事必躬親。
三、協調好與教師的關係,要注意調查研究,多體察民情,盡最大限度地為廣大教師職工排憂解難。傲到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照顧、工作上支要堅持經常地傾聽他們對學校管理等方麵的意見和建議,並能容各種不同觀點和意見,做到民主管理學校。
四、協調好與學生和家長的關係。及時召開學生和學生家長兩個座談會,傾聽他們對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學校生活等諸方麵意見和建議。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搞好信息反饋,始終把握學校各方麵工作的主動權。做到有的放矢,克服盲目性。
總之,在學校管理中,隻有協調好諸方麵的關係,才能使上下形成合力,做好學校各方麵工作。
搞“三風”建設重在一個“實”字
遼寧省沈陽市第一二〇中學校長王立群
縱觀各級各類學校,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究其內容,可謂是千差萬別,各具特色。那麼,具體到某一所學校,應該有什麼樣的“三風”?如何進行“三風”建設?這就涉及到如何認識、如何製定和如何落實的問題。
在一些人看來,因為是學校,所以就應該有“三風”。於是,廣收天下名校“三風”內容之精華加以仿效;運用美語警句加以潤色,讓人看了,不可謂不美,不可謂不新,不可謂不響當當。但是,如果問起你的“三風”是根據什麼製定的,就可能張口結舌,不知所以然。至於談到“三風”建設就更茫然了。
實際上,作為一所學校,搞“三風”建設當然是非常必要的,絕不是可搞可不搞。這是因為搞好“三風”建設有利於發揚學校的優良傳統,辦出學校的特色;有利於總攬學校的大政方針,促進學校各項工作持續穩定的發展;有利於增強全校師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發大家奮發向上的熱情和勇氣。相反,絕不是因為人家有,我沒有不好。更不是為了專給別人看,用來擺花架門麵。隻有端正了態度,才能夠認真對待“三風”內容的製定和“三風”建設的落實問題。
在製定“三風”內容時,必須首先把握住總的原則,即能夠體現黨的教育方針。在此基礎上,體現自己學校的特色、辦學思想和奮鬥方向。要客觀準確地估量和評價本校的辦學性質、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和學生狀況,結合實際製定相應的“三風”內容,使之具有客觀性和可行性。否則,內容定髙了,會使師生感到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失去了信心,也就形同虛設了;內容低了,非但不能起到鼓舞鬥誌,激勵奮發向上的作用,反而會麻痹人,使師生產生滿足感而停滯不前。當然,一所學校的“三風,內容絕非要求永遠一成不變,應視形勢的發展和學校的進步而做適當的修改。但是,必須從總體上保持相對的穩定。為了能達到“三風”內容切實可行,最可取的方法就是發動全校師生員工參與製定,廣泛征求方方麵麵意見,甚至幾上幾下使之具有群眾基礎,有利於加強它的指導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