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梁武帝自食其果(1 / 2)

南朝梁太清三年(549)的夏天,建康城內台城(宮城)的淨居殿裏,一個86歲的老人獨自躺在簡陋的木榻上。他蓬首垢麵,睜著昏花的老眼,望著低矮的頂棚,嘴裏念叨著:“蜜!蜜!”但殿中空無一人。殿門外兩個懶散的看守兵,聽而不聞,坐在門邊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家鄉的牛羊肉如何如何肥美,抱怨眼下的饑腸轆轆。一會兒,殿中老人口中傳出嗬嗬的叫聲,從此寂無音響了。時間過去了很久,兩個守兵忽然意識到殿裏發生了什麼情況。他們跑進殿中,發現老人兩眼呆呆地瞪著,臉上露著痛苦、悔恨的表情,手腳已經冰涼硬挺了。

這個死去的老人,就是曾經統治江南近半個世紀,創二百年來文物之盛的蕭梁第一代君主武帝蕭衍。他在囚禁中饑渴而死了。

一個昔日聞名遐邇的開國皇帝怎麼竟然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呢?他的兒孫都到哪裏去了?為什麼不來救他、侍奉他?

其實,蕭衍的幾個兒孫就在附近:太子蕭綱就在台城宮內,但已經失去了行動自由,當他知道父親的死訊後,也隻能嗚咽流涕,不敢放聲痛苦。第七子蕭繹、孫子蕭誓此時離建康不遠,手握足夠救駕的重兵,卻互相觀望不救。當初開門揖盜、現在正盼著他早日死去的正是他的過繼兒子蕭正德,當然更不會去救他。台城被攻占時,蕭衍曾歎息說:“江山是我打下的,又是我丟失的,怨不著別人!”確實,蕭梁的江山是蕭衍自己斷送的。斷送的原因很多,其中,他縱容包庇子弟為非作歹,是導致國家亂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蕭衍是個講究仁愛的人,最喜歡標榜自己的感化政策。他對親屬從不使用法律,這些人犯了罪,可以得到寬容,甚至反叛之罪也不追究。在他的縱容包庇下,養出一批貪婪無恥、凶殘荒悖的子弟,最後自食其果的,正是這一感化政策的推行人蕭衍自己。

讓我們來看看蕭衍是如何推行他的感化政策,又如何自食其果的吧。

蕭衍有一個弟弟叫蕭宏,排行第六。蕭衍攻魏時,曾派蕭宏為都督,督領諸軍。蕭宏是一個庸才,根本沒有指揮才能,但因為是皇帝的愛弟,領取的器械都很精良。蕭宏不會指揮,而且畏懦不前,曾被魏軍恥笑,送給他婦人的衣服,並稱他為“蕭娘”。兩軍交鋒時,蕭宏一戰而潰。當天夜裏,襲來了暴風雨,軍中混亂,蕭宏嚇得丟下軍隊不管,隻帶數騎逃了回去。對這樣一個貽誤軍機的敗軍之將,蕭衍不但不懲治,反而拜升為司徒;兩年後,拜升為司空;三年後,又拜升為太尉,成為蕭梁第一號重臣。

就是這樣一位庸才,曾兩次想謀殺蕭衍,自己當皇帝。第一次,在確鑿的證據麵前,蕭衍隻把他叫來,哭著對他說:“我的才能勝過你百倍,天天還擔心不能鎮撫天下,你就更不行了。我不是不能殺你,隻是可憐你太傻了!”第二次,蕭宏和自己的侄女、蕭衍的女兒永興公主勾搭上了。兩人約好,殺掉蕭衍後,由蕭宏作皇帝,永興公主作皇後。這次謀弑也沒有成功,蕭衍隻處死了兩名刺客,用漆車把公主送出宮去,對蕭宏卻問也未問,希圖他自己感悟改過。就這樣,蕭宏的兩次謀弑都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蕭衍不隻寬縱謀弑的親屬,對叛國叛父的親屬也是不過問的。

蕭宏的第三個兒子叫蕭正德,是個無賴之徒,少年時就打家劫舍,掘墳盜墓,無惡不作。蕭衍快近中年時,還沒有兒子,曾向蕭宏要來蕭正德作嗣子。後來,蕭衍將近四十歲時生了兒子蕭統,把正德又送還給了蕭宏。不久,蕭衍當了皇帝。立蕭統作太子。對此,蕭正德非常不滿,他到處宣揚說自己應該當太子,蕭衍聽到這些話,並不追究。後來,蕭正德終於決定叛梁,去投奔了梁的敵國北魏,自稱梁廢太子。對於蕭正德的處置問題,魏主曾召集群臣討論。當時,蕭齊滅亡後逃到北魏的齊宗室蕭寶寅正在洛陽任職,雖然都是蕭氏,但他與梁宗室有不共戴天之仇。他上表說:“哪有伯伯作天子、父親作揚州刺史,反而拋棄親人遠投敵國的?這種人無國無父,應該殺掉!”魏國為了招降納叛,沒有殺掉蕭正德,但對他很不客氣。蕭正德很失望,又逃回了梁國。

對這樣一個連敵國都不理睬的叛國叛父之人,蕭衍不但沒有懲處,還流著眼淚教誨了半天,又讓他官複原職。

由於蕭衍的寬縱,蕭正德不但不痛改前非,反而變本加厲。他公然帶人殺戮無辜,搶劫財物,奪人妻妾,掠人子女,甚至把自己的親妹妹接到家中,作了夫妻。後來,蕭正德因臨陣先逃及作官無道被廢黜,於是越發滋長了對國家、對蕭衍的仇恨。他陰養死士,聚集米粟,隻等國家有事,就乘機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