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擺脫貧困走向富裕(3)(2 / 3)

六、堅持因地製宜,促進區域經濟的更快發展

按照東鄉地域差異,以及經濟發展的實際,采取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工作方針,選擇重點區域,集中發展,形成區域特色和優勢,輻射帶動經濟的全麵發展。一要東抓達板搞好非公有製經濟開發區、南抓那勒寺一道川農業區、西抓東塬河灘綜合經濟區、北抓唐汪發展旅遊業的區域經濟發展思路,促進全縣經濟的協調發展。二要把區域經濟發展同小城鎮建設緊密結合,合理規劃,運用市場機製,廣泛吸納社會資金,以工商業較發達的集鎮為重點,建設規模適度、功能完備、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中心,引導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小城鎮流動,發展特色專業市場,促進小城鎮更快發展。三要積極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業,努力使旅遊業成為區域經濟的優勢產業。

七、集中人、財、物力,突破幾個關鍵環節,促進經濟走向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之路

製約東鄉社會發展、造成人民生活貧困的因素很多,但總括起來有三:一是因缺水而農民收成無保證;二是因就業門路少而農民缺錢花;三是部分地區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無論怎樣投資苦幹都難以發展。因此突破口就在上述三個方麵。隻要在這三個關鍵環節上有所突破,東鄉經濟就能走出惡性循環的怪圈,從而穩定持續健康地向小康和富裕發展。

首先,要解決水的問題。突破口在於南陽渠的建成。南陽渠始建於1995年,全長58公裏,此渠若成,可灌溉東鄉土地12萬畝,13萬農民可長久穩定脫貧。正由於這個原因,南陽渠工程受到中央、省、州各方麵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重視。但近年來中途停頓,不僅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尤其是不能發揮效益,直接影響著東鄉農民的穩定脫貧。因此,說服有關部門,爭取支持和投入是當務之急。如果南陽渠工程徹底完成,則13萬人口的溫飽不僅會得到解決,而且奔小康的目標也將成為可能。

其次,解決花錢問題突破口在“洋”與“羊”。洋芋的種植栽培已在東鄉全麵普及,並且已使千家萬戶普遍受益,存在的問題是由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步子邁得不大,僅靠出售原料產生不了大的經濟效益,因而要多建立一些精加工、深加工企業,提高洋芋附加值。如果這個問題得以解決,東鄉人民也可增加一定的收入。養羊存在的問題是暖棚養羊不普及,規模化和商品率還不高。縣委、縣政府早已認識到東鄉養羊的重要意義,縣上自1998年以來投入很大的精力,抓點示範,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但因起步晚,資金不足等原因,養羊農戶還遠不如種洋芋農戶那麼普及。羊肉是城鄉居民的日常副食品,東鄉手抓羊肉也在省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如果采取得力措施,東鄉農民戶均養羊達到10隻-15隻,其收入可達1000元-2000元,花錢問題就可以基本得到解決。

再次,對於自然環境特別惡劣的地區,要采取政府投資、把窮根子連根拔掉的辦法來解決,即整村整社地大規模移民。在移民上存在的問題是:除部分農民留戀故土外,大部分人無啟動資金。因為移民除國家補貼外,還要貧困戶自己解決一部分資金,這些貧困戶連自己的溫飽都無法解決,根本無法拿出每戶近萬元的資金去搬遷新居和開拓新土,因而隻有政府全額投資才行。整村整社規模移民的好處在於:一則容易組織動員,移民少有故土之戀;二則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移出一戶則脫貧奔小康一戶,並可緩解當地人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