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2年,圍繞著“資源爭奪”,地球這顆蔚藍的星球終於是迎來了第三次世界大戰,戰前的網絡戰,直接讓外太空的衛星箱流星一樣紛紛墜落,隨之而來的納米戰,病毒戰,,激光戰,直接減少整個大陸的一半有餘的人口,首次,女性的比例超過男性。
2058年,隨著探索外太空技術和監理微型生物圈激技術的成熟,人類脫離母星,在外太空建立人類居住地。
2067年,第一台智能機器人問世和基因液的出現導致人類人均年齡達到200歲。
2090年,軍用智能機器人大規模反叛,猝不及防的人類一時損失慘重,達到自擴張以來人口的最低點,為了共同的敵人,平時往來比較親密的國家紛紛成立聯盟或聯邦。
2112年,為了文明的繁衍和調節當時的男女比例,聯盟或聯邦都出台了相應的一夫多妻製政策,同時在占據生產智能機器人最重要的能源和金屬材料,並加以重兵防守,勉強在損失銀河係89%的星球迎來了暫時的和平。
2124年,在一代一代科學家殫盡竭慮的辛苦下,機甲應運而生,但那繁重的運算,超高速的反應和容易透支體力的作戰環境下,很多的機甲戰士直接死在了征途上。
2135年,探索基因密碼的實驗獲得重大突破,人腦的開發程度達到驚人26%,身體素質加強的實驗正式被提上日程。
2141年,在不斷地突破人體極限中,出現了異能者。那時震驚了整個銀河星係,而第一個異能者被所在的自由聯邦召回,在不久的十年內,出現了第一代的異能者。在十年間,華夏聯盟,特倫聯邦,泰俄聯邦······都出現了異能者。
2150年,在大批成長起來的異能者和新改進的機甲麵前,盡管智能機器人本身也進行了改進,還俘虜了人類的科學家和設計師幫他們進行了改造,甚至還發現了某些人類家族的影子在智能機器人的身後出現過。但在那些慢慢變強的異能者麵前也是捉襟見肘。但是異能者出現的概率還是太少,在那龐大的基數麵前,也隻是出現了幾萬的異能者,要知道當時人類幾乎隻剩下全盛狀態的2%左右,但是也達到了百萬億的人口。可見出現異能者的概率到底有多低。
2162年,在大規模的反擊下,人類聯盟也奪回了將近30%的領土,幾乎在每個星球都會有異能者鎮守,而那時好像比較安逸的生活環境成了異能者的墓地,沒有了那時時都會赴滅的危機感和戰爭時那處於逆境拚命的衝勁,異能者出現的概率盡管在各聯盟和聯邦製作的藥劑下有提高到二至三倍的地步,但後天覺醒的異能者無論如何都不是先天覺醒的異能者所能比的。
2171年,對於強者的尊敬和異能者對於自身實力的總結,對於異能者的實力的分級也應運而生。1到6星是覺醒者,還不能如意地操控自己的異能,星級是根據覺醒者體內的異能力分級的;7到8星是控製者,這時能如意地操縱自己的異能;9星到10星是操縱者,能挖掘自己的異能,並自主地修煉;11星到12星是守望者,能不靠機甲就獨立一方星球;13星到14星是毀滅者,靠著自己的異能,可以打破一個星球;至於15星到16星的尊者,更是分了幾個小級,傳說不靠異能單靠肉體就可以打爆一個星球;至於更上麵的境界常說還有至尊,至於還有沒有更高的境界就不是現在最高境界還隻是操縱者的人類所能猜想的。
2178年,根據已知的異能總類和威力,對異能加以分類。異能分為5大類:第一大類:元素類,也是人數最多的異能類,分為:火係、水係(冰係)、風係、土係。其實元素係就是擁有對元素的控製與支配能力。這一大類的異能者能力參差不齊,但是卻最容易被發現。第二大類:強化類,這類人異能覺醒沒有特別的地方,一般情況下強化類的都是屬於天生神力,抗擊打能力超強的一類人肉戰車。第三大類:恢複係(再生係),這類人可使用異能對傷者進行治療,理論上可以治療傷者肉體和精神上的任何創傷,但是受傷超過恢複係異能的能力界限,也是沒有辦法救治的。第四大類:精神類,這類人可是萬中無一天才,如果天賦夠好都是重點培養的人才。精神類異能者都是天生的高智商,已知的“最弱小”的精神類異能者,其智商也高達158的驚人數字。精神類異能千奇百怪,比如:讀心術、心靈控製等。但是精神類的攻擊手段相對比較貧乏。第五大類:自然類,如果說精神類是萬中無一的話,那自然類就十萬中無一。這類異能不管覺醒時間早晚,天賦都是A級。自然類大致分為:雷電係、重力係、光係、暗係等等。第六大類:特殊係,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一係的人的異能一般都是獨一無二的,就是說如果有一個空間係異能者出世並覺醒,那麼在他死亡前是不會再有空間的異能者出現。特殊係大致有:時間、空間、毀滅、創造、吞噬等。這類異能天賦直接定義為S級以上。不過異能者的強大初期還是體現在對機甲的控製上和能控製的機甲級別上。而級別比較高的的異能者那隻是存在於傳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