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數載,萍寄他邦。去便無消息,累換星霜。月下愁聽砧杵,擬塞鴈行。孤眠鸞帳裏,枉勞魂夢,夜夜飛揚。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誰為傳書與,表妾衷腸?倚牖無言垂血淚,闍祝三光。萬般無那處,一爐香盡,又更添香。
此首調下原題閨字;次首辭前原題又怨,又乃承前指調名,怨與前首所題閨字連合,即閨怨,為二首共有之題,乃書手一題分寫所致。
月下二句:上句,唐校、總編校作月下愁聽砧杵起,校擬作起。下句,況校、叢書本校作擬塞雁行,總編校作塞雁南行,商榷校作塞雁行,以擬為衍字刪之。補校下句,校注校作凝塞雁行。
帳:原誤寫作悵。
枉:原寫作往,從諸校本改。
行:況校、唐校作幸。
那:伯二八三八卷寫郍,即那俗字,通奈。
又閨怨
淥窗獨坐,修得為君書。征衣裁縫了,遠寄邊隅。想得為君貪苦戰,不憚崎嶇。終朝沙磧裏,止憑三尺,勇戰奸愚。豈知紅臉,淚滴如珠。枉把金釵卜,卦卦皆虛!魂夢天涯無暫歇,枕上長噓。待公卿回故日,容顏憔悴,彼此何如?
此首接前首抄寫,空一格,題又怨。又乃承前指調名,怨與前首調下所題閨字連屬,為一題分寫。
淥:通綠。
修得句:伯二八二三卷作修得君書。
隅:原寫作虞,從唐校改。
憚:原寫作旦,從董校改。崎嶇:原寫作崎駈,從董校改。
終:原寫作中。裏:原寫作裏。
止:原寫似山,蔣議以為止字之誤,茲從校訂。止同隻。伯二八三八卷寫作已。
臉:原寫作(左月右金),即臉字形訛。
滴:原寫作的。
枉:原寫作往。
噓:原寫作虛,從諸校本改。
補校公卿二句:校錄改故日為故裏,校注改回故為回歸,新書校作待公卿回,故日容顏憔悴。案:疑故字衍,回日即歸來之日。
又閨怨
幸因今日,得睹嬌娥。眉如初月,目引橫波。素胸未消殘雪,透輕羅。,朱含碎玉,雲髻婆娑。東鄰有女,相料實難過。羅衣掩袂,行步逶迤。逢人問語羞無力,態嬌多。錦衣公子見,垂鞭立馬,腸斷知麼?
原卷無空缺,況校補五空圍作一句,諸校本並從,據補。
麼:原寫作磨。
又
兒家本是,累代簪纓。父兄皆是,佐國良臣。幼年生於閨合,洞房深。訓習禮儀足,三從四德,針指分明。娉得良人,為國遠長征。爭名定難,未有歸程。徒勞公子肝腸斷,謾生心。妾身如鬆柏,守誌強過,魯女堅貞。
纓:原寫作{上竹下纓}。
皆是:原寫作皆事,從諸校本改。
原寫似曾父,況校、冒斠校作曾女,蔣議以為應作魯女,指魯秋胡妻,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