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文字,印加社會的文學沒有太多的記錄,一些神話和傳說主要靠口傳心授一代代繼承下來,其中最重要的是《奧利揚泰》。《奧利揚泰》是印加人口傳文學的精彩片斷,是印加文化和曆史的重要篇章,通過它,我們可以了解古代印加社會的曆史畫麵和生活場景,走進那個遠在天邊的山地高原。
9.庫斯科:離太陽最近的城市
在秘魯南部安第斯山脈南段群山環抱的庫斯科盆地中,有一座氣候宜人的高原城市,它的名字就叫庫斯科,在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南美洲之前,這裏曾是印加帝國的統治中心。
在印加語中,庫斯科是“肚臍”的意思,印加人認為這裏才是世界的中心。庫斯科的建築物大多是殖民時期的樣式,不過,它們都建在原印加建築的地基之上,市中心的天主教堂建在原來的印加維拉科查宮殿之上,聖多明戈教堂建在昔日的太陽神廟上。在這裏,你也許能看到世界上最為複雜的文明。
庫斯科城的印加建築之所以聲名顯赫,不僅因為它們精美堅固,還因為當初的建造者駕馭石頭的非凡技能和獨特匠心。當年,印加石匠和建築工人把安第斯的巨石切割成塊,使每一塊石頭都能嚴密地銜接起來,建造成富麗堂皇的宮殿、廟宇和公共建築。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安第斯地區頻繁而又強烈的地震雖然摧毀了很多現代人建造的建築,但印加人建造的一些建築物卻仍巍然屹立在秘魯高原上。
庫斯科的海拔為3400米,在印第安語中,庫斯科是“離太陽最近的城市”的意思。關於庫斯科的起源,印第安人中流傳著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很久以前,至高無上的創造神比拉科查在的的喀喀湖心太陽島上創造了一對青年男女,男的叫曼科·卡帕克,女的叫瑪瑪·沃利奧。創造神傳授給他們各種技藝,賜給他們神奇的金杖,曉諭他們尋找金杖沉沒之地並在那兒定居。他們遵照神的旨意,帶著金杖,浪跡天涯。有一天,他們來到了庫斯科盆地,像往常一樣,將金杖插入地裏,頃刻之間,金杖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異常興奮,終於找到了神靈指引的地方,便在這裏安居樂業,生息繁衍,建立起庫斯科城。因此,印加人認為庫斯科是愛情創造的神聖之地。此後,曆代印加帝王不斷擴建該城,至第9代帝王帕查庫蒂(公元1438~1471年在位)時代,庫斯科規模空前,名揚天下,是印第安人心目中最為神聖的地方。
庫斯科是印加文化的搖籃。從公元1000年至公元1533年的500多年間,一直是印加帝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中心。輝煌壯麗的古建築雖曆經滄桑,但至今遺跡猶存,隱隱訴說著印加帝國昔日的風采。
古代庫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中央廣場,現在叫阿爾馬斯廣場。廣場呈正方形,邊長183米,曆代印加王宮就集中在廣場周圍,從中央廣場開始,隨著距離的增加,建築物由石砌的宮殿府衙逐漸變成泥牆茅舍,等級森嚴,貴賤有別。印加帝國最偉大的帝王帕查庫蒂時代,在這個廣場上曾多次舉行過盛大的閱兵式和莊嚴的宗教儀式活動。每逢盛大祭祀典禮之時,廣場中央供奉著用黃金製成的太陽、雷、閃電等諸神像,兩旁的金禦座上,供奉著曆代印加帝王的木乃伊。當印加帝王露麵時,萬眾歡聲雷動,祭祀活動達到高潮。
庫斯科最負盛名的古建築物是比拉科查宮殿,宮殿長160米,寬130米,整個宮殿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宮殿內設有祭祀比拉科查的神廟。這座宮殿在西班牙人入侵後遭到毀滅。在比拉科查宮殿的基址上,又建了一座大教堂,這就是拉孔帕尼亞大教堂,這座教堂的修建花了100年時間,可見其規模的大小。
城內最大的宗教中心是科裏坎查太陽神廟,印加帝國的曆代帝王都居住在這裏。太陽神廟是一座長70米、寬60米的長方形建築物,附屬有王宮和祭司的府邸。印加帝王在這裏以太陽神的化身自居而號令全國,從而把全體印加人凝聚在一起。這座神廟後來被西班牙人摧毀,聳立在其廢墟上的,是多米尼格教派的教堂。
根據傳說,庫斯科是太陽神的兒子曼科的金杖插入的地方,是神和人的接觸點,是吉祥之地。庫斯科的太陽神廟由一個大殿和周圍幾個小殿組成。大殿占地400多平方米。從西班牙人的記述中,我們就能體會到庫斯科太陽神廟的宏偉壯觀了。西班牙征服者是這樣描寫太陽神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