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附錄:不可不知的先秦曆史(13)(1 / 3)

在氣氛熱烈的盟會上,眾諸侯都說:“現在就可以伐紂了。”武王認為,殷朝畢竟是一個大國,還有強大的實力,而且內部還有箕子、微子、王子比幹等賢臣,不可輕舉妄動。況且,這次軍事行動出發前隻定為演習,沒有作好直攻殷都朝歌的準備,所以就對眾諸侯說:“現在大規模伐紂的時機尚未成熟,大家暫且回去,分頭積聚力量。時機一到,就可以一舉把紂殲滅了。”經過武王說服,眾諸侯才罷師歸還。

周武王盟津觀兵,雖然沒有直接攻入商都,但它是一次成功的軍事演習,它使周軍熟悉了地形、試驗了進攻能力、訓練了作戰本領,又起到了宣傳動員、聯合各地諸侯的作用。它是武王伐紂的一個序幕。

斷則不疑

武王出兵,一路都是不祥之兆,但武王毫不動搖。

太公橫掃朽骨枯草

武王伐紂,雖然得到各方諸侯的響應,但遇到的艱難險阻還是不少,可說是險象環生。武王依靠堅強的毅力和大臣的幫助,度過了一道道難關,譜寫了一曲曲凱歌。

武王出兵前,照例叫太史進行占卜,看這次伐紂是吉是凶。占卜顯示的兆象都是大凶。有些人猶豫起來,甚至主張暫停伐紂。正當廟堂中亂哄哄的時候,薑太公突然從人群中站出來說“殷紂剖比幹心,囚禁箕子,以飛廉、費仲當政,伐他有什麼不可?這些枯草,朽骨,怎麼知道吉凶?”說罷挽起袖子一掃,將神案上的龜殼和蓍草全部摔落在地,並用腳把龜殼踩得粉碎。

武王一見太公這種勇氣和精神,正合自己心意,馬上傳令三軍,發兵啟程。

史官疑衝太歲不利

大軍沿著渭水南的大道向東行進,行不多時,隨軍的史官又提出質疑,說今年的太歲神在寅,向東行進是迎太歲而上,衝犯太歲神會帶來不利。原來古代用幹支紀年,傳說有太歲神監督。該年地支輪到什麼,就說太歲神在什麼位置。武王伐紂那年地支為寅,而寅正是東方的位置,故向東迎太歲行大事是觸犯禁忌的。消息傳開,在軍士中又引起一陣騷亂。太公、周公等便向將士們宣傳,征伐殷紂是上天的意誌,太歲也要服從天帝的命令,隻會幫助我們而不會損害我們。經過一番說服,將士們心中的疑團消散了,才繼續東征。

狂風暴雨,山體滑坡

大軍來到盟津,準備渡河時,天空忽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陸地飛沙走石,河上掀起滔天巨浪,無法渡河。武王左手拿著青銅大斧鉞,右手拿著用犛牛尾裝飾的大旗,怒目而視,厲聲大喝道:“我在這裏指揮,天下有誰敢危害我的意誌!”

說來也怪,武王這麼一喝,天上烏雲漸散,風勢減弱下來,河上的波濤也慢慢平息。於是,軍隊從容不迫地渡過黃河,與各路諸侯會合。

大隊人馬到達今河南溫縣境內時,又遇上了大水。這裏有一條黃河的支流,由於上遊下大雨,河水猛漲,泛濫上岸。大軍隻好涉水而過,艱難行進。涉過大水後,大軍折向東北行進到達懷城(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軍經過懷城時,城牆因年久失修,忽然倒塌,差一點把軍隊壓在城下。

武王命令繞道而行,急速前進,避開了這次災難。大軍繼續向前,剛走到地處今河南輝縣市東南的共頭山下,偏偏又碰上山體滑坡,山上大量土方和泥石向下滾滑。幸虧躲避及時,軍隊才逃過災難,大家的心中不免又是一陣震顫。

電閃雷鳴,驂馬擊死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快到殷都朝歌的時候,忽然又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大風把武王車上的旗杆折斷,車蓋掀翻,為武王駕車的一匹驂馬也被震死。這時,軍中又產生了一陣混亂。太公把折斷的旗杆截短,重新加固;把掀翻的車蓋改裝成弧形,重新安上,另換一匹驂馬。然後,笑著對將士們說:“天公知道我們是奉天之命來討伐罪大惡極的殷紂的,所以派遣風神、雨神、雷神來迎接我們。風神給我們吹掉灰塵,雨神給我們洗滌甲兵,雷神給我們照光和擊鼓,表示熱烈歡迎。”幾席話,又把大家逗樂了。這時,周公在旁擂起戰鼓,將士們又迅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