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登基與覆滅(1 / 2)

在京師城驚碰撞的數月後。

隨著新帝登基,下達更改年號為“崇禎”的消息,逐漸向著整個下擴散開來,神州浩土上帝位更替帶來的波瀾,似乎逐漸平息。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過去平靜的治世,將來重複歸來之時。

林平之在北平京師中的那位嶽父,剛剛登基不過五個月的大明新任帝王,崇禎皇帝陛下,便給了下所有人一個大的“驚喜”!

乘著魏忠賢昏迷之際,崇禎大肆的提拔信王府的潛邸署官。

下人都知道,正所謂一朝子一朝臣,按道理講,崇禎皇帝的動作雖然急了點,但也實屬正常的行為。

但偏偏,這崇禎皇帝所提拔之人頂替的大多數位子,竟然都是一些九千歲庇下,閹黨官員所占據的官位!

雖然隻是一些中下層的位子,但這一係列的動作,很快便被某些“有心人”,察覺出了當今背後的用意。

隨即,多年來被閹黨壓製,因為運氣而沒有參加“浩氣長河的碰撞”,而幸存下來的官員們,爆發了!

京師這場引發了“啟大爆炸”的動亂,文官陣營裏不管是哪一個派係,誰家沒有親朋好友、師門長輩在其中或死或殘?

這蓄積的無數怨恨,全部被這些文官士子怪罪在了閹黨頭上。

無數奏疏如雪片般紛紛進呈,其中曾經被閹黨欺壓過,動亂中師長死傷最為慘重的楚黨工部官員錢嘉徵,更是親自上疏,匍匐在崇禎麵前哭訴,曆數了魏忠賢有“並帝”、“蔑後”、“弄兵”、“朘民脂膏”等10大罪。

等到崇禎登基三月之後,大病初愈,剛剛從昏迷中恢複的魏忠賢,很快從皇城內的心腹宦官那裏,發現了苗頭不對。

但,也許是傷勢剛剛恢複後,九千歲的腦子還沒完全清醒,他竟然在沒有下屬、智囊商議通氣的情況下,就跑到崇禎麵前假意告老辭職。

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崇禎皇帝竟然直接順水推舟,批準了他的請辭。

一步錯,步步錯。

這遠超魏忠賢意料之外的答複,直接讓當時匍匐在地九千歲腦袋一懵,他下麵的閹黨殘餘黨羽們,獲得這個消息後更是隨之大亂。

尤其是那些依舊還在堅持的閹黨簇擁們,見自己主子九千歲主動請辭“自甘墮落”,就再沒有再堅持和皇帝對抗下去的想法,紛紛向崇禎暗中投誠。

而崇禎皇帝,也即刻抓住機會,用魏忠賢告老需要“陪伴”為由,施展出雷厲風行的動作,快速的替換了京師武閹淨軍裏的掌權太監,換上了信王府裏的自己人,奪去了魏忠賢手中最緊要的兵權。

緊接著,他更是迅速讓心腹太監王承恩親自帶隊,控製了東廠、錦衣衛以及京城中的巡防等要職,並將兵部尚書崔呈秀等九千歲的朝堂黨羽逮捕下獄,罷免和閹黨勢力親近的工部尚書吳淳夫等人的官職,由此短時間內,掌握了朝中大權。

這些舉動,逼得一步走錯,大病初愈虛弱不已的九千歲魏忠賢,不得不在告老後,前往啟帝陵守陵路上,直接自殺!

一代權傾朝野大宦官的勢力,在短短的幾個月內,便被崇禎鏟除,可以,這一係列舉動盡顯崇禎的明君之風,引得滿朝文武大臣交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