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這個超凡力量存在於世,偉力歸於個人的大明朝裏,武官的地位本不該如此之低下。在明太祖建國初期,那位高瞻遠慮的大帝在設定官員的品級時,一個執掌百人軍隊的百戶武官就有足足六品的品級,而一個執掌十數萬百姓的大縣父母官,也不過才七品。
為什麼?
因為那個時候的武官,各個都是入了門的內力武者,各個都是實打實的超凡者!
而儒士文人所依仗的儒道聖器在前宋末年崩毀之後,儒家的超凡力量文華之氣和浩然正氣的修煉難度,便一日比一日艱難,明朝開國初期的許多底層文官,大部分隻是粗通詩書的普通人。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在一個真實存在的超凡世界中,普通人的地位哪能和入了內力武道大門的超凡武官們相比?
所以,這才是這個世界種,大明朝武官品級比文官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時的明太祖,更是在設立軍戶衛所製度的時候,就目光非常長遠的給每一個衛所,分配了足夠發展的軍田。
事實也正是如此,整個孝陵衛所地處應府城南麵不遠,轄區麵積足足有超過160平方公裏,相當於主神大光球穿越前,朝地球位麵中五個澳門那麼大的土地。
除了核心區域,那占地大概有平方公裏的“孝陵”不能妄動之外,剩下的這片龐大地域上所有的一切,都將由衛所指揮使管理。
這片地域的麵積非常廣大,並且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平原,隻要開發得當,養活一支兩萬人的軍隊,使其大部分,乃至全部自給自足,是一件不難做到的事情。
國朝初立時的太祖皇帝,曾經自豪的宣稱:“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糧!”
然而,再英明的製度,也敵不過時光長河的衝刷和人性墮落的變故。
千年的時間之後,尤其是末法時代帶來靈氣濃度降低的災厄開始展現之後,邊疆地區的明朝武官們還好,生存的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奮進;但內陸衛所的武官們就不一樣了,世襲製度和風花雪月的日常,著實腐化了他們的血性。
再加上末法時代越發越艱難的修煉環境,使得大多數內陸武官放棄了最為重要的,偉力歸於己身的武道修持。
大多數本有那個資源,能夠成為入流內力武者的武官,墮落成了和普通文官同樣水平的“凡人”,再加上後來的“土木堡狼災之變”,一代文宗於謙動用官氣牽引龍氣,鎮壓了瓦剌的金狼大薩滿,打贏了京師保衛戰,讓武官勳貴派係的威望大跌,漸漸的,武官的地位就被科舉精英們給比了下去。
再後來,“吃空餉”的惡習出現在內陸衛所的武官之間,並且逐步蔓延,更是將帝國武力的根基腐蝕殆盡。
就比如眼前的這個時候,林平之抵達南京地區的第二正午。
因為其第一到達孝陵衛轄區時,暮色已經降臨,所以他並未馬上接見自己的下屬,而是等到現在,才帶著化名為林博興的大爺,在十數個剛剛轉入孝陵軍籍,精壯無比的鏢師軍士們護衛下,來到了孝陵衛所最核心的大校場上,檢閱孝陵衛所現存的官兵。
由於來之前已經遣人提前通知,所以等到林平之帶人進入校場時,幾乎整個孝陵衛轄區中,可以動彈的壯年男性,都集中在了這裏。
看似黑壓壓的一片,其實也就隻占了這片廣大校場麵積的數十分之一,總數不過才在一千一百人左右,其中著甲的正規士兵,更是隻有區區六百人。
正常情況下,一個滿編兩萬人士兵,加上附屬的軍戶家屬、匠戶兵器鋪等,壯年男丁可達五六萬人以上的巨大衛所轄區,現在全部動員之後,壯年男丁才剛剛破四位數,由此可見林平之的前任,吃空餉有多麼嚴重!
這個時空中,大明地方衛所的吃空餉,並非單純的吃軍餉銀兩,而是指的世襲武官依仗身份權勢,侵占下麵的軍戶軍田,私自將國家軍戶,化作附屬於私人的細農。
比如現在已經調任去其他地方,林平之之前的前任孝陵衛指揮使,就是在漫長的任期之中,動用種種手段將正規軍戶的田地化作自己家的田地,把軍戶的人口化為自己家的農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