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門庭若市(1 / 2)

不知道是誰把王勇給來自蘇北老區的人選了一個致富的好法子的事情給傳了出去,於是,那些來自全國各地貧困地區的參觀者們紛紛登門拜訪,絡繹不絕。

一開始,王勇還很有耐心的一心一意的幫他們出謀劃策,分析當地的優勢劣勢所在,希望能找到一條真正適合當地發展的好路子。

可是,慢慢的,他發現這群人裏開始有人貪心不足了。特別是因為這些地區大多是出去交通不便的山區,所以王勇多結合實際先讓他們發展一些特色農業。

但是農業怎麼可能讓那些懷有遠大理想的官僚們滿意呢?他們想要的是立竿見影的路子,畢竟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盡快跳出爛攤子,更快的爬上高位。

這些努力想往上爬的職業官僚的到來,讓王勇煩不勝煩,被逼的沒辦法,又不好閉門謝客,實在是讓他有些頭腦發脹了。又送走了一波前來問策的人之後,王勇看著這群人裏或麵帶喜色或者略有怒氣的人,十分感慨。

“哎!您老說他們這是何苦啊?”

“還能是為了什麼?為了官位,權力唄!”

老書記站在王勇身邊,一身疲憊。這幾天他跟著跑前跑後,也著實累的不輕。又因為這幾天遇到的人裏總有那麼幾個目的不存的,搞得他也有些意興闌珊了。

“你說說,發展農業怎麼就那麼不如他們的眼呢?怎麼就光盯著工業啊?一個啥資源都沒有的山溝溝,還大言不慚的說要建大型鋼鐵廠?”

麵對老書記的抱怨,王勇卻慢慢恢複了心平氣和。這種事情太容易理解了,難得碰到王海這種有錢又熱心公益扶貧的狗大戶,他們要不狠宰那才不對了呢!

更何況人家選的這個鋼鐵廠的項目在目前來說的確是非常有發展前途的。眼看著隨著國家經濟整體好轉,各行各業都開始蓬勃發展,特別是國家開始開放房地產行業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那麼鋼鐵行業,隻要有那麼一點眼光的人都知道前途一片光明。

熟知後世記憶的王勇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用不了幾年,華夏的鋼鐵產量就會一躍成為世界第一鋼鐵生產大國。

當然,都是些普通的,沒有多少附加值的便宜貨。那些高端的,高科技含量,高利潤的合金鋼,國內的企業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差距的。

要知道,用不了幾年,一個燕北省的鋼鐵產量就足以超過整個歐洲所有國家鋼鐵產量的總和了!

低價,或者都不應該說是低價,而是白菜價的華夏鋼鐵在全世界各地披荊斬棘,所向睥睨,所到之處,那些歐洲鋼鐵企業一片哀鴻遍野,破產倒閉無數!

可是那又能怎麼樣?

京城的天空在經曆零八奧運會的短暫美好之後,一下子就越加惡化起來。一個霧霾,就讓全中國的官員們聞之色變,素手無策。

王勇記得很清楚,後世為了治理霧霾,國家下了大力氣關停各種汙染企業,但是直到一四年一五年,霧霾的情況還是看不到根本性的好轉。

連港城這個著名的旅遊城市都深受其害,像是龍城這邊的很多大棚種植戶就遭遇過冬季一個月內連續超過二十天看不到太陽的事情。

沒有太陽光,大棚裏的額蔬菜就沒辦法進行光合作用,導致大批蔬菜開始爛根死亡,損失極為慘重。

而且由於一窩蜂的上馬的鋼鐵企業太多了,導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利潤不斷下滑。甚至到了後來更是生產一天就虧損一天,很多企業都苦不堪言,隻能破產倒閉。

有個很形象的例子,本地有一戶農民,沒啥本事,但是敢想敢幹,看到鋼鐵價格一個勁兒的猛漲,狠下心透過各種手段聚攏了一批資金,開了一家選礦廠。

從地質勘探所請來專人到處勘探鐵礦,然後就跟村裏或者直接跟農戶簽合同,買下被勘探出有鐵礦存在的地塊。

於是,伴隨著一個個的十幾米深的大坑,一段段被嚴重超載的大貨車壓得破碎不堪的路麵,還有晝夜不停的機器轟鳴聲,這戶人家那真的是日進鬥金,發了大財了!

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天下來絕對能掙個萬八千的。這種好日子持續了能有好幾年,直到零九年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全世界經濟形勢的惡化,國內也開始受到了影響。

這戶人家的選礦廠也受到了影響,以前一天賺個千八百的就跟玩似的,但是現在,一天也就能掙的錢,用他本人的話來說就是也就是幾個饅頭的價錢。

正因為知道這些,所以王勇是竭力反對他們引進鋼鐵企業的。這些重工業企業,建設周期普遍都很長,一座工廠建個四五年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