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疆域遼闊,資源豐富,像一塊肥肉。而當時歐洲的英國似虎如狼,很早就想一口吞下這塊肥肉。1793年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皇帝83歲生日,英國借此機會,以國王喬治的名義,派出了以馬戛爾尼伯爵為首的外交使團訪華。這個使團可真不小,包括機械師、測繪師在內,共135人。顯然是為了刺探中國的虛實,並想通過談判獲得商業利益和外交特權。馬戛爾尼一行到達天津大沽口,然後改乘中國小船駛往北京。馬戛爾尼看到每條船上都插著一麵黃綢小旗,上麵有醒目的“英吉利貢船”字樣。他當然明白這五個字的意思:乾隆皇帝把英國當作自己的附屬國了。
次日,馬戛爾尼要求和清政府談判,碰了釘子。回到北京,他又提出派遣使臣,在舟山、寧波、天津經商;在北京設洋行;在舟山或廣東劃地居住;減免稅收等一係列要求。乾隆十分生氣,一概不允。特別是英國提出的劃地要求,使乾隆皇帝更為氣憤,說:“天朝土地,尺尺寸寸載入版圖。英人請賞土地,斷然不允!”馬戛爾尼的使命化為泡影,隻好掃興回歸本國。
乾隆皇帝和清政府雖然拒絕了英國的無理要求,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但也暴露出“天朝大國”妄自尊大的愚昧和虛榮。而馬戛爾尼使華,顯然是英國殖民者窺視、侵略中國的前兆。他們也的確搜集了不少中國經濟、交通、軍事等情報。一個是封建落後、閉關鎖國,對世界形勢毫不了解;一個是殖民帝國、強大凶蠻,決心打開龐大中國的大門。大清帝國的確前途堪憂。
以後,英國為謀取商業上的利益,向中國輸入毒品鴉片,獲得極高的利潤。美國緊跟英國,也向中國輸入鴉片。中國既損失了源源的白銀,人民健康又深受毒害,終於在1840年爆發鴉片戰爭。
英使下跪
馬戛爾尼來中國的那年正是乾隆皇帝80大壽,慶壽大典是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行的。乾隆要求各“小邦”同時對他三跪九叩,以顯示天朝尊嚴。然而馬戛爾尼卻不幹,他說:“英國不是你們的附屬國,我也不是貢使,而是欽使,怎麼能按你們的禮節去見你們的皇帝呢?”司禮官奏知乾隆。
乾隆聽說後大怒。眼看雙方將要談崩,馬戛爾尼怕影響使命的完成,於是後退一步,同意以見英國國王的禮節——單腿跪下的方式,去見中國皇帝。乾隆覺得,反正是跪下了,勉強答應下來。慶典日,馬戛爾尼兩次跪下:一次是和各國使臣一同跪迎乾隆到達;一次是他單獨到禦座前跪呈內裝英王書信的鑲寶石木匣。
鴉片戰爭的前奏鴉片一名阿芙蓉,係阿拉伯文之譯音,初入中國約在唐乾封二年(西元667年),初為治痢藥品。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開始將鴉片列為藥材納稅進口。至雍正七年(1729年),以鴉片煙傳播日廣,害人不淺,開始下令禁止興販及私設煙館,卻不禁吸食輸入,仍準照藥材例納稅進口。
至1773年英國開始販運鴉片入華後,數量始漸增加,鴉片輸入問題更為嚴重,有識之士紛紛上疏議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申1729年禁令,嘉慶元年(1796年)終於下令禁止鴉片進口。1801年下令禁止國內栽種罌粟。然而禁令愈嚴,鴉片走私進口的情形愈益嚴重,賄賂公行,煙禍愈烈,終於導致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