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東京國立博物館(1 / 1)

成立於1872年3月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起初設在東京湯島舊聖堂的大成殿,稱日本文部省博物館,1889年改稱帝國博物館,1900年又改為皇室博物館,1947年又更名為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現有藏品8.4萬多件,其中日本國寶和重要的文化遺產約460件。主館收藏展示4萬餘件日本美術作品,表慶館有2.8萬件日本考古資料,東洋館藏有1.5萬件東方美術、考古資料,此外還收藏法隆寺寶物館奉獻的寶物300件。

陶偶

繩紋文化是日本曆史上第一個有代表性的本土文化,這個文化最主要的標誌是繩紋陶器和陶偶。繩紋早期和中期的陶器多為小型,而且隻有簡單的絲卷形和倒三角形的板狀體等形狀;後期的陶偶種類較多,形狀也有心髒形、山形、筒形等多種變化。這個時期的陶偶表現的女性特征較多,而且外形也很接近真實的人體。

這件出土於長野縣小縣郡丸子町的陶偶是繩紋時代後期的陶偶的典型樣式,它的頭部出奇地大,但內部是空的,而且壁極薄。早期陶偶上雕刻的與龜岡式陶器相似的紋樣在這個陶偶中已經很少,裝飾紋樣變得很簡單,僅在局部刻上一些刻線和刺突紋做樣式,這種陶偶的力度感也不如早期和中期時的強。

《潑墨山水圖》

雪舟是日本室町時代水墨畫最傑出的代表,他是日本水墨畫的集大成者,日本水墨畫——漢畫的典型畫家。他曾遊曆中國,學習中國畫,並師承了馬遠、夏圭的畫風。他對中國的山水風物極其愛好,而且將這些實景銘記於心。雪舟的畫受日本山水畫先驅周文的影響,日本的風格也縱貫其中。這幅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中激昂的筆法顯示出中國畫家夏圭和浙派畫家對他的影響,同時也表現出他的日本武士性格,畫中還帶有應仁之亂帶來的戰亂時代的特點。

舟橋蒔繪硯盒

日本美術的主要民族特色之一就是裝飾性,本阿彌光悅是日本裝飾性美術流派中“光悅宗達光琳派”的典型代表。他出生於一個製造和收藏刀劍的世家,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識極其豐富,感覺也很敏銳。他的藝術興趣極廣,書畫、陶藝、蒔繪都是他的專長。這件硯盒是他製作的現存於世極少的蒔繪作品。硯盒采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和技術做成,將日本戀愛故事中的浮橋詩歌用風格豪放的紋式刻畫出來。斜跨硯盒的黑色高出部分即是橋,橋下用金漆淡淡地勾出舟的輪廓,微微凸起的波浪和舟、橋的大斜線形成對比,以凸起的鑲銀俳句貫穿硯盒全身以平衡構圖。這件作品中有日本平安時代古雅的詩趣特色,將桃山美術過於外露的豪華奢麗變為內在的平和、含蓄、純淨。這件作品的創作雖然看似平淡無味,但卻顯出豐富深沉的純日本藝術之美。

《樓閣山水圖·嶽陽樓》

池大雅出生於京都郊外,後承教於柳澤淇圓、祗圓南海,並開始學習明清文人畫。為了能夠作出自己獨特的文人樣式,他曾遊曆日本各大名山,實地寫生,還極力將傳統樣式與中國的明清畫風結合起來。他的作品從障壁畫到畫卷各種樣式均有,這幅畫是他屏風畫的代表作之一。這件作品在舒朗、透明、廣闊的畫麵空間中展現出山水和人物的情調。清麗的色彩讓觀眾能感覺到光線和空氣。畫中看似漫不經心的隨手點染,正是池大雅慣用的作畫風格,也顯示出他豁達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