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改革開放在80年代初就日益擴大,到80年代末和90年代已經深入擴大到這樣的程度,就連我這個小小的教師也走出了國門,並且多次走出了國門,清楚地看到了真實的外部世界,看到了被我們批判了幾十年的帝國主義世界、資本主義世界,從而我的知識視野也發生了大改革大開放。
我講授世界曆史,並且研究世界曆史已幾十年了,現在看到了真實的外部世界,這必然要打破了我腦子中的那虛幻的世界,可以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曆史觀講授和研究真實的外國曆史了。這一革命式的打破激發了講授外國曆史和研究外國曆史的新的熱忱,一門門新的課程開出來了,一篇篇新的有關外國曆史的論文、譯文寫出譯出來了,專著也產生了。
在研究和講授世界曆史過程中也加深了對鄧小平改革開放理論的認識。我的論文和著作,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為改革開放呐喊,或者說是從曆史的角度來謳歌。這一點,我想讀者從《塞上論史》的字裏行間會品味出的。
重新評價、重新認識資本主義世界,是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之一,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更應如此。否則,你就無法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研究真實的曆史。切勿重蹈用假馬克思主義來研究虛假曆史的覆轍了。
《塞上論史》的目的向人們提供一些外國曆史上的信息,看看人家在那個曆史時代幹什麼,而我們在那個時代又在幹什麼。同時也想提供一些真實的外國曆史事實。人類認識自己是從認識別人開始的,認清了別人的同時也會認清了自己。別人是自己的鏡子,因此要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列寧說,世界上最便宜的事情莫過於向別人學習。人家搞了幾十年才搞出了的東西,你一學便會了,少花多少時間,少走多少彎路。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自我作繭,那種“獨坐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了。此即人們常說的信息時代已經來臨了。
本書中所收進來的文章的資料是權威的、可靠的,絕大部分的文章是根據原文史資料寫成的,或者根據權威史學家的名著寫成的。尤其有關英國史、澳大利亞、阿拉伯帝國史和美國史的文章。在這裏應感謝寧夏大學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它們給我提供了館中所藏的一些外國史學家的名著和有關資料,並且允許我複印了上百部原文資料。同時還要感謝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一些著名史學家,和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曆史係教授G·克羅西克博士(G·Crossick)、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安德當(Underdown)和澳大利亞拉特洛勃大學曆史係教授A·甫洛斯特(A·Frost)博士,他們向我贈送了著作和提供了國外史學研究動態的信息。
《塞上論史》一書的出版,得到了寧夏教育廳蔡國英廳長和張義康副廳長的關懷與支持,還得到了寧夏大學和寧夏文史研究館有關同誌以及寧夏財經技術學院馬繼軍院長的幫助和支持,在這裏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應著重指出的是,史學大師陳翰笙教授一再鼓勵我開拓新的史學領域。從某種意義上說,澳大利亞史和華僑史的研究是在他的啟示下去做的。
2005年5月10日於寧夏大學家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