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的話
各位看客:這不是真實的心理谘詢日記,而是一部小說。本主是有職業操守的,違反職業道德的事是找不到我的。所以以下內容隻是我憑空杜撰的,切勿對號入座。
2015年10月19日星期一晴
我是心理谘詢師夏冬雪,一所高校的老師。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多大了你們自己猜吧。目前是老公一位,孩子一個。
由於積累了幾年心理谘詢經驗,感覺有些經驗應當與大家分享。但我是個堅持性差的人,更是個懶惰的人,能堅持多久我也不知道,看心情吧。
昨天遇到了一位“怪”大叔,弄得我一天的心情都怪怪的。昨天實在沒心情寫日記了,今天便如實地記錄下來。
我的助手陽陽有課不能值班,我便坐在心理谘詢室當起了接待。
因為沒有預約,我便觀察起窗外的紅男綠女來。
我的心理谘詢室坐落在一條步行街的頂端,所有進入到步行街的人都要經過我的谘詢室,但熙熙攘攘的人群頂多掃描一眼我的牌匾,便把目光投向了燈紅酒綠的場所。
步行街布滿了各式小吃,每天我都在各種氣味中喘息著。真不明白這些現代人為什麼這麼熱衷於“填胃”而不願意“充腦”。難道每個人的大腦都不需要充電了嗎?真是奇了怪了,這些人是靠什麼充電的呀?不會是騰訊新聞吧?哈哈,本主也挺喜歡通過騰訊新聞滿足一下好奇心的,但這個電也太弱了吧。可放眼望去,能為頭腦充電的地方真是鳳毛麟角呀,“新華書店”的大牌子好像被集體下架了……
咦?有位老者正在窗外審視著我的牌匾,看樣子要進來。說心裏話,我對超過40歲的來訪者興趣不大,因為這類群體缺少對心理谘詢的合理認同,多的是好奇罷了。目測這位老者至少60歲了,更不是我的“菜”了。
見老者推開了門,我趕快掐斷遐想,站了起來。
“您好!我是心理谘詢師夏冬雪,您請坐。”
我快速地掃描了老者的裝扮及神態,馬上形成了第一印象:這是位有修養、有品味的人。
老者身著一身西裝,白色襯衫的領口都係的整整齊齊,黑色的皮鞋也是一塵不染。頭發雖然很稀疏,但卻一絲不拘地呆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一絲的錯位。一副無框眼鏡讓整個人的麵部都清朗起來,再配上寬闊的額頭、挺直的鼻子,不會是哪個大學的教授吧?
“先生,請喝水。”
我端了杯水遞給老者。
“謝謝。請不要叫我先生,我姓張,你就叫我老張吧。”
我心裏“噗”地笑了起來:老者不可能是教授,應當是位剛剛退下來的領導幹部。隻有當官的人才對稱謂特別敏感,普通老百姓的敏感度就差多了。也不對,一些半老徐娘也會對別人叫她姐姐還是阿姨特敏感,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小夏,你這心理谘詢是怎麼收費呀?你有收費許可嗎?”
老張的輕聲細語把我的思緒剪切了。
我從文件夾中拿出一些資料,一一擺放到老者麵前:
“這是我的資質及相關批文,您看看吧。”
老張快速地瀏覽了一遍,說:
“我可以和你聊聊嗎?”
“可以呀,我上午沒有預約。”
我的聲調雖然很愉悅,但心裏卻真正地愉悅不起來。我擅長的是和30歲左右的群體打交道,嫻熟的是情感分析與驗證。對於老年人我心裏多少有點底氣不足。
“這份工作你做了多長時間了?”
從對方的表情中我看不出是閑聊還是想了解我的專業背景,便主動說:
“我學的專業是心理類的,後來又專修了心理谘詢。從畢業就做這類工作,好幾年了。”
“哦,那你每天都在這裏嗎?”
“不,沒課的時候我就在這裏。”
“你是老師?”
“是的,我在師大任教。”
“師大?我知道,是所非常好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