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區域文化研究不是今天才有,最近比較大規模的區域文化研究是近二十年的事。改革開放不僅營造了極好的學術氛圍,為學術研究帶來了極好的時機,也為相關學科積極地反思中國文化的發展包括區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些年,不僅重印了許多過去的名家大師之作,也新出版了許多後來的學者們大量的研究成果,這是建築中華文化學術大廈不可或缺的棟梁巨椽和磚磚瓦瓦。

在諸多的研究中,有兩類成果很值得我們注意:一類是來自哲學、文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多突出文化本體,如哲學思想、流派,文學作品、流派,當然也少不了哲學家、文學家其人其事;一類是來自史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其中不僅有製度變遷、經濟變化、社會變動等同樣屬於文化本體的內容,還有這些文化本體變化發展的背景內容。於是我們看到,在史學領域中的區域文化研究,給我們帶來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更多的信息量。史學視野的長度使區域文化的研究更具深度,能把文化說得更透。這就說明,文化的研究主要還是文化史的研究,無論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研究,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研究,或是一個更小點的區域文化研究,大概如此。這裏不是偏袒史學,而是實事求是地說明當前各種文化研究的一個事實。當然,哲學、文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等學科在研究區域文化方麵都有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如果它們都能借助史學幫忙,無疑會獲得更為重要的成就。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新興學科的興起,綜合性研究方法的廣泛運用,目前區域文化研究已經突破了過去傳統的單一學科研究範式。過去很多看似不相關的學科,在今天的研究平台上已經相互關聯得十分緊密,能夠把各學科綜合起來研究文化的,當然又是史學,史學在這方麵具有天賦的優勢和可操作性。

這就是我要充分肯定這幾本出自於史學研究工作者的區域文化研究成果的原因。

“江右文化”研究的是“江西文化”。“江右”是曆史上對“江西”的別稱,江西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特色都表現出中華文化的重要特征。江西文化,若以橫向斷麵來看,由眾多特色鮮明的區域文化構成,如以現在南昌地區為中心的豫章文化,以九江地區為中心的潯陽文化,以吉安地區為中心的廬陵文化,以撫州地區為中心的臨川文化,還有以客家文化為主體的贛南文化。這些區域文化經曆萌生、成長、發展,不僅曆史悠久,積澱也十分豐厚,所以在這些區域文化中,又有著如同萬花筒般的千姿百態的文化。既有經濟領域中的農耕文化、商業文化、商埠文化、青銅文化、陶瓷文化,也有社會領域中的移民文化、宗族文化,還有文藝領域的戲曲文化、詩文文化、繪畫文化,宗教領域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儺舞文化,學術領域的理學文化、書院文化,民俗領域的年節文化、飲食文化、禮儀文化,多之又富,不一而足。作者從曆史的角度,娓娓道來,寫的是江西,表的是中國。

如果說“江右文化”是一種綜合性的研究和表述,那麼“江右商幫”就是專題性研究和表述了。但要注意,研究的專題性在曆史學者這裏,並不是單項地、孤獨地就某一事進行研究,對象是一種,或一類,研究起來卻涉及方方麵麵。

“商幫”,實際上就是商人群體。這個群體,一方麵是鬆散而非緊密型、組織型,但有著強烈的業緣和地緣的文化認同意識,像曆史上著名的“徽商”、“晉商”、“閩商”、“粵商”等等,“江西商人”或“江右商人”也是如此。一方麵真正的職業商人並不多,大多為兼職商人,如農民兼商人,農忙時務農,農閑時經商,有本為商,無本為農;手工業者兼商人;甚至移民兼商人、讀書人兼商人等等。還有海盜兼商人的,如明清兩代沿海的閩商,受當時政府禁海政策的影響,“禁(禁止出海經商)則為盜,通(允許出海經商)則為商”。這是當時的經濟條件、社會條件和商業自身的條件決定的,商人的身份和社會關係都很複雜,商人的心理和追求也各不一樣。作者由於有曆史學的修養,善於從社會組織、經濟結構、民俗民情和行業規則的變遷中去把握,寫出來的江西商人群體也就更切近曆史的真實了。

序不宜長,短序最好。話不宜多,點到為止。還是讀書吧。天南地北的朋友如果在讀此書後能生發出對江西的興趣,建議在讀書時或讀書後來趟江西,走走看看,收獲會更多更多。

陳東有

2012年11月20日寫於江西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