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舊詞新作有遺風(2 / 2)

徐慎思慮過後,心生歡喜,把伺候的人喚過來,問了一問:“這首曲子的詞是誰寫的?”

伺候的那人聽了微微一愣,隨即恭敬答道:“稟先生的話,此詞為聶小倩聶大家所作。”

“聶小倩,聶大家,這是誰,莫非是詞林新近的後起之秀?”徐慎不由疑惑道,又隱隱約約似乎從哪裏聽過聶小倩這麼一個姓名。

原來聶小倩為了《梁祝》更加精細,更加有傳唱的價值,從後世的大詞人納蘭性德那裏再創造過來了不少契合文體的詞作。

納蘭性德的詞,不做作,無雕飾,真切清新雋秀,感人至深,人稱“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所以《梁祝》是一經刻印,便在短短兩三日之間傳遍了縣城南北,傳到了讀書識字的小門大戶家少女們的香閨裏。而縣城各大青樓勾欄,也是習慣性的把其中的好詞譜成曲子,準備傳唱。

“回先生的話,聶大家曾寫詞話《上錯花轎嫁對郎》,今日新出《梁祝》,此闋《蝶戀花》乃《梁祝》中的新詞。”那人聽得徐大名士的疑惑之語,先是在心裏笑得一笑,才忍著澎湃的笑意答道。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由此可窺,與螟蛉有子,蜾蠃負之的傳聞,有異曲同工之妙。

徐慎不知道底下的人在暗地裏腹議自己,他隻是想起了自己的那個女學生其實昨天給自己推薦過這《梁祝》,可自己因為傲慢而棄之如敝履,頓時有點後悔的說道:“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今天我徐慎以詞話為小道取書,一葉障目,真是有眼不識金香玉。”

自嘲完畢,徐慎連洗漱也沒有進行,就喚那人拿過來一本《梁祝》,乘興讀了起來。

讀了其中的好詞,正該趁熱閱其全文。

徐慎有過目不忘之能,讀書奇快,不消半個時辰,一本《梁祝》已然讀完,並完全記在了心裏。

可讀下來好長一段時間後,他才慨然歎道道:“騷情古調,舊詞新唱,昔《晉書·孫綽傳》,‘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如今聶小倩之詞,擲地,當作珠玉之聲。”

晉朝時期,孫興公寫成《天台賦》,拿給範榮期看說:“你試著把它扔在地上,會發出金石般的聲音。”

孫興公的《天台賦》文章詞藻優美,聲調鏗鏘,扔在地上有鍾磬般的聲音,那麼聶小倩的詞,扔在地上就應該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是極高的評價。

徐慎時乖運蹇,科舉不順,但並不妨礙他那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的瀟灑才名。能得到他稱讚的,沒有不是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的,而一旦他開口稱讚,那個讀書人的名聲馬上就出來了。

名聲可是個好東西啊,何況出名要趁早,所以隻要是還沒有高中的讀書人,沒有不想得到他的評價,得到他的稱讚的。

可惜和藹可親不是徐慎的代名詞,他確確實實是性狷狂性乖張的大名士,從來都不以他人的意誌為轉移,所以能夠得到他稱讚的人少之又少。

一旦少了,自然就物以稀為貴。

於是徐慎稱讚聶小倩的話,立即從倚翠樓傳播了出去,迅速傳遍了郭北縣的文藝界。

有徐慎這樣的大名士大力捧場,加上納蘭性德的詞本就是詞中的極品經典,正所謂一曲新詞酒一杯,頓時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一縣子弟,把到青樓中醉聽《梁祝》詞,視為最近一段時間最具風雅的事。

最終那幾首《梁祝》詞也是以郭北縣為中心,隨著讀書人的口口相傳,各大小青樓勾欄裏的紅牌官人的不斷傳唱,很快就傳遍了大江南北,乃至於傳遍了整個大明。

緊隨其後傳播開去的,還有聶小倩這個姓名,和她的《梁祝》詞話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