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上錯花轎嫁對郎(2 / 2)

“聽說我們王家的九姑娘回府,就緊趕慢趕的連夜趕了過來,準備接駕。”青年男子笑道。

“哼,就會胡亂說俏皮話,沒個正行,這接駕也是我們平頭老百姓能說的?”王瓊英向來和這個隻大自己五歲的哥哥親近,但她認為自己這個小哥哥的性子,說好聽點是寬和,刻薄點是太隨便,萬事萬物仿佛都不大放在心上。

就像家裏的生意,遍布全國二十六省,父親、大哥、四哥和六哥四個人打理,一年十二個月,倒是有十一個半月是奔波在外的,忙得不可開交,八哥卻沒事人一樣,從不理會,打小就舞刀弄槍,在十歲那年還跑到少林寺去,當了俗家弟子,把父親氣得差點吐血。

“九姑娘教訓的是,王麟謹記在心。”青年男子拱手答道。

王瓊英拿他沒轍,哼了哼,但終究是為八哥回來感到高興:“八哥這次回來多久?”

她知道八哥雖然是俗家弟子,但少林寺自有寺規,不是說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以往八哥每次回家,逗留時日長則半個月,短則三兩天。她有點擔心這一次八哥也是匆匆回來,匆匆而去。

王麟舉目眺望著迷霧窮窮隱晦迷離的天色,聲音有著截然不同的亮堂:“這一次不走了,留下來陪我們的九姑娘。”

王瓊英見八哥又來這副模樣,當下就又沒好氣:“好男兒誌在四方,你一個大男人陪著我一介女流做什麼。”

王麟聽了臉上一絲憂色一閃即逝,他旋即整了整神色:“好了,我們的九姑娘,不說這個,說說你那好本子吧,聽老夫子說你剛剛花一百多兩買的,能與八哥分享分享嗎?八哥在少林寺整天都是看佛念經,總覺得自己已然麵目可憎言語無味。”

“哼,老冬烘有眼不識金鑲玉,背後風言風語倒是煽得起勁。”王瓊英一聽這話便知道王老夫子在哥哥告狀,說自己花大價錢買書的事,她忿忿之下就諷刺了兩句。

“九姑娘,您大人有大量,看在老夫子沒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饒他這一回吧。”王麟為王老夫子求情,畢竟王老夫子年老體衰,要是丟了這份活兒,家裏也不好過下去。

王瓊英其實就是看不慣王老夫子的頑固古板和食古不化,倒不是真的要把他趕走,於是哼哼了兩聲,說:“我又沒說要他如何如何,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不過這個本子我是一定要印出來的。”

“哪位高才寫的本子,竟得你如此看重?”向來心無掛礙的王麟也是起了一分的好奇。

“小倩姐姐這個本子,不是一味走的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路子,有家長裏短,宅門爭鬥,也有血戰沙場,刀光劍影,你看看也是無妨。”王瓊英想著懷裏的文稿,臉容稍霽。

“小倩姐姐?”王麟心中好奇更盛了一分。

“小倩姐姐姓聶,她隻比我大幾天,你不能叫她姐姐。”王瓊英解釋了一句。

“嗯。”知道了姓名,人就好找了,王麟心想。

“本子要印出來,卻忘了問小倩姐姐有沒有別號或者室名了。”王瓊英想著《上錯花轎嫁對郎》印刷的事,想到了一個疏漏之處,“不過小倩姐光風霽月,就用本名,也沒什麼,更能揚她才名。教這一縣的那些讀書人,也知道我們這裏出了一個裙釵不讓須眉的奇女子。”

其實關於筆名方麵的事情就連聶小倩自己也說不清,她究竟是真的沒往那方麵想,忘了給自己取個筆名,還是決定站不更名,坐不改姓,亦或者別有計較。

但不管是哪一方麵,王瓊英秉著不能讓小倩姐姐的才學埋沒之心,將《上錯花轎嫁對郎》的文稿抄寫了一遍,然後將自己抄寫的那一份送去王家書坊刻印,留下了聶小倩的原稿自己收藏起來。

因為王瓊英督促得緊,又加派了許多人手,本子刻印進度非常快,沒用多少天,四宜齋就有《上錯花轎嫁對郎》的本子發賣與出租了。

又因為王瓊英在閨中密友中的隆重推薦,《上錯花轎嫁對郎》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郭北縣的大小香閨,就連整日裏埋首伏窗畫(春)宮的少女也都知道了有這樣一個雖是一位叫聶小倩的妙齡女子所寫,卻沒有多少脂粉氣的詞話本子,或者說小說。

然後郭北縣的懷春少女無不手執一本,日夜品讀。

(吾日三省吾身,投了推薦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