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1 / 3)

為了早日將小說寫完,聶小倩早歸晚出。

白天潛藏招魂崗,躲避昭昭旭陽,到了日落西山晚霞盡收,就提了竹籃子徑往縣城槐樹胡同鬼宅裏去。

聶小倩筆力千鈞,仿佛那燕山雪花暴風驟雨般傾瀉而下,嗖嗖簌簌。

如此過了十日,但見西邊月落星沉,天上忽有仙花亂墜,地有金蓮洶湧。

天降祥瑞,怕不是寶物出世的征兆?

聶小倩停腕擱筆,一雙含喜妙目似秋水橫波,眸子盈盈定在紙上,很滿意自言自語了一句:“好了,李玉湖小姐,杜冰雁小姐,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

十天啊,除了太陽出來的時候,其它時間無不字斟句酌奮筆馳書,沒有一點鬆懈,才堪堪將一部《上錯花轎嫁對郎》寫完,寫出了這二十餘萬字。

前世雖也寫過一些長文,但行文幹澀枯燥,讀起來味如嚼蠟,哪有眼下這般水潤也似的文字。

又仔細閱讀了幾遍,沒有發現文字錯亂的地方,她才將厚厚一疊奔蛇走虺的滿紙荒唐言一張張撫平了收拾好,用素娟包裹住放進竹籃底下。

一日無話,到了第二個晚上,一彎金鉤掛林梢之時,聶小倩提著竹籃子到了郭北縣城門外。

城門邊上,兩個衣衫襤褸的守門士卒各拄了一杆破槍,在那百無聊賴的說著閑話,忽見淡淡夜色之中,走來一位提著竹籃的小娘子。

正晃眼間,人已走到了身前。

隻見她布衣釵裙,體態輕盈,雖是金蓮碎步,卻好像足下生了風一樣,眨眼就飄飄然過了去。

“李四,瞧見了沒,剛剛好像過去了一位提籃觀音下凡似的仙子。”

“沒仔細看得清楚,約莫如驚鴻一瞥,倒確實是比王家那位千金大小姐要水靈上七八分。”

“水靈通透,嘿,就是看著眼生,也不知是哪戶人家藏在深閨裏的小姐,大約是出城拜神,路上耽誤了,這時才回得城來的。”

“走得忒快了些,連香風都沒聞得一絲。”

卻不知女鬼嘛,體態哪有不輕盈,腳程哪有不伶俐的。

話說聶小倩想著自己今晚要做的事情,於是在進城之前手一揮,搖身一變,就給自己換了一身的裝束,正是荊釵布裙,素麵朝天。

然而哪怕是荊條作釵,粗布為裙,也難掩延頸秀項,肩若削成,腰如約素,整個裏倒也穠纖得衷,修短合度。

聶小倩沒有往大街上流連,而是揀了偏僻的窮街陋巷,往王家的書鋪子四宜齋走去。

對於這古代的市井風情,她已經沒有了第一次看到時生發的勃勃興致。

當聶小倩到四宜齋門口的時候,恰巧王百萬之女王瓊英,與她的跑腿丫鬟抱琴正一起走過來。

三女相逢,王瓊英微微一怔,緊跟著的抱琴也頓住了腳。

這女子之間的第一次見麵,無論多麼的相宜,都少不得要暗地裏先比較一番。

都說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

四宜齋門口,燈前月下,朦朦朧朧,王瓊英看到聶小倩螓首蛾眉煢煢獨立,提著一個竹籃站在那裏,不喜、不嗔、不顰、不笑,無悲,無愁,無憂,無鬱,自有一種不凡的氣度,灑灑然,令她驚歎。

“這位姐姐也是來買書的嗎?”驚歎之餘,王瓊英對聶小倩生起親近之心,嘴裏頭立即就叫起了姐姐來。

“小姐今日難得認了一位姐姐。”旁邊的抱琴一臉驚豔之色,回頭見自家小姐第一次對陌生人和顏悅色好聲好氣,未免腹議了一句。

原來王瓊英雖然是巨賈之女,卻在七歲那年,於文風獨盛的金陵勝地,拜得大明一國都赫赫有名的大名士為師,所謂七歲進學,十歲大成,琴棋書畫無一不通,遠近聞名,是縣裏特立獨行的名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