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7月,洪、馮密藏在花洲山人村準備起義,下達團營令,要求各地拜上帝會員變賣田產到金田集中。團營指揮部設在金田村,由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主持。派人到廣東接洪、馮親屬來廣西。在金田、花洲、奇石、陸茵等處秘密打造武器。韋昌輝、胡以晃、石達開、周勝坤、餘廷樟等獻出全部家資充起義經費。各地拜上帝會認真操練.籌足錢糧,先後會集金田的男女老少共計2萬人左右。攜帶錢物一律交到“聖庫”,衣食全由“聖庫”供給。遂按軍製把前來團營群眾組織起來,實行男女別營,進行軍事訓練,準備武裝起義。不久,在思旺圩和蔡江村,先後擊潰前來鎮壓團營的清軍。12月25日,總兵周鳳歧派兵進犯金田,會眾奮力反擊,斃敵300餘,殺死清江協副將伊克坦布。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38歲生日,舉行隆重的祝壽慶典,萬眾齊集犀牛嶺,誓師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為太平軍,封五軍主將。頒布簡明軍律:一遵條命;二別男行女行;三秋毫無犯;四公心和儺,各遵頭目約束;五同心合力,不得臨陣退縮。1月13日全體將士蓄發易服,頭裹紅巾,正式向清王朝宣戰。
太平天國運動發展迅猛,很快就從廣西打到了南京。在打下永安後,洪秀全正式封王,自稱天王,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五人分別為東、西、南、北、翼王,東王以下各王受楊秀清節製。後來蕭朝貴和馮雲山戰死,太平天國實際上就剩下4個王。
但是打下南京後,太平天國眾將領開始驕傲起來。洪秀全成天躲在宮裏享樂,楊秀清掌握了軍政大權,其他諸王也都沉溺於奢侈的生活中。楊秀清是個很有才幹的人,但也很有野心,他覺得洪秀全無德無能,沒資格坐在自己頭上,所以他經常借口上帝附身,當眾責打洪秀全,讓洪秀全憤怒不已,但又不敢反抗。
洪秀全知道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及燕王秦日綱對楊秀清不滿,在1856年密詔三人誅殺東王,9月發生天京事變,東王、北王與燕王先後被誅。翼王石達開在天京主政一段時間,也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親兄弟洪仁發、洪仁達為王,以牽製石達開,引起石達開不滿。1857年石達開帶領大軍出走,脫離天王指揮。這樣一來,太平天國就被極大地削弱了。
史家評論:成則王,敗則寇,因此不必以一時成敗論英雄。隻是洪秀全最初假借上帝設會傳教,借“天父”的名號,可謂名不正則言不順,當時也有不少人對他感到懷疑;後來太平軍攻城略地,殺戮太多,又過分專注種族之見,弄得人心離散。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嗎?
9.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清史稿·曾國藩傳》節選
曾國籓,初名子城,字滌生,湖南湘鄉人。曾國藩天資聰明,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並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
道光十八年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後,他仕途一帆風順,很快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鹹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卷半個中國,清政府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郭嵩燾勸曾國藩說:“您素來有掃平天下的抱負,何不趁現在為國家效命呢?況且投筆從戎是古來的美好傳統啊。”於是鹹豐三年曾國藩在家鄉湖南一帶,仿效戚繼光當年的方法,招募了一批精壯農民,認真加以訓練。和別人不同的是,他任命的將領都是書生。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
曾國藩為人能禮賢下士,即使對方地位很低,他也彬彬有禮,所以手下聚集了不少人才。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曾國藩就捕殺了200多人,留下個“曾剃頭”的外號。很多人對他的殘忍無情很不滿意,也看不起他那支由農民組成的軍隊。終於有一天,正規軍和湘勇爆發了衝突,曾國藩很生氣,找到湖南巡撫申訴,但巡撫正好就是反對他的人之一,根本沒有理他。曾國藩沒有辦法,隻好帶領手下搬到別的地方,不和正規軍打交道。有人問他為什麼要忍讓,他說:“現在國難當頭,我怎麼能把私人恩怨放在皇上的恩德之上呢?”
部將郭嵩燾和江忠源建議,由於太平軍多在東南一帶活動,而那些地方河流特別多,所以一定要練水軍。曾國藩采納了這個建議,想方設法湊了一筆錢造了一批戰船,又招募了1萬多人,日夜訓練。曾國藩的部隊基本上是以家族為單位的,往往一個營裏的官兵都是一家
人,這樣便於管理。他的軍餉大多是自己籌集的,打了勝仗之後默許士兵搶劫戰利品,隻有打勝仗才能搶東西,所以士兵們打起仗來都很勇猛。曾國藩覺得這支軍隊已經初具規模,想試試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