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廠回族自治縣
1955年12月7日由河北省三河縣的一個自治區改建而成。地處華北平原北端,南距燕山不足30公裏,因緊靠北京,古有“京畿”之稱,麵積176平方公裏,總人口10.5萬人,其中,回、滿等少數民族人口2.2萬人。縣府駐城關鎮。全境皆屬平原,地勢平坦、開闊,自西北向東南略微傾斜。屬大陸性與海洋性之間的半幹旱、半濕潤的暖溫帶季風氣候。已建有化肥、電機、榨油、五金、建材等工業。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其他經濟作物還有芝麻、油菜籽、花生等。
(五)孟村回族自治縣
1955年11月30日成立。位於河北省中部,麵積375平方公裏,總人口16.3萬人,其中,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3.8萬人。縣府駐孟村鎮。宣惠河、黃浪渠、平底渠流經縣境。經濟以農業為主,產小麥、玉米、高粱、穀子、大豆等。孟村的梨個大皮薄汁多,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名。工業有電力、電機、農業機械、輕工等。縣內基本形成了公路交通網,並有公路通往滄州市。文教衛生事業發展很快,已形成了從普通教育到業餘教育,從學前教育到中學、專業教育的教育網。孟村素有“八極拳故鄉”之稱,如今八極、劈掛、查華、二郎、彈腿等武術活動廣泛展開。設有全國性的“開門八極拳研究會”。
(六)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1954年11月11日成立。位於貴州省畢節地區西南部,麵積6193平方公裏,總人口88.53萬人,其中,彝、回、苗、布依、白、水等少數民族人口22萬人。縣府駐城關鎮。為黔西北“屋脊”,是滇東北走廊要道。境內多山,平均海拔2200米。農作物有水稻、馬鈴薯、蕎麥、燕麥等。土特產不僅品種多,而且質量好。蕎酥,僅有威寧生產。
(七)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1979年12月20日成立。位於昆明市東北部,麵積3700多平方公裏,總人口43.3萬人,其中,回、彝、苗等少數民族人口9.3萬人。縣府駐仁德鎮。經濟以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麥、豆類;經濟作物有油菜、烤煙、花生、大麻、藥材、甘蔗、桑蠶等。森林資源主要有鬆、杉、桉樹、梧桐、油桐等。主要礦產有褐煤、磷礦、矽藻土、鐵、鋁、鋅等。已初步建立起化工、建材、電力、煤炭等工業企業。
(八)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1956年11月9日成立。位於雲南省西部,麵積2200平方公裏,總人口27.6萬人,其中,彝、回、白、苗、傈僳等少數民族人口11.8萬人。縣府駐巍城鎮。巍山地處橫斷山脈中部,漾濞江貫穿而過,全縣除巍山壩子和漾濞江河穀外,均屬高山連綿、河穀縱橫的山地。巍山四季如春,雨量適中,屬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稻穀、小麥、玉米、蠶豆、烤煙、薯類等,主要經濟林木有核桃、油桐、茶葉、還有多種水果。礦產有鐵、煤、銻、金、鉛、汞、砷、石英等。
(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1953年7月6日成立。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北部,麵積1165平方公裏,總人口25.7萬人,其中,回、滿等少數民族人口17.5萬人。縣府駐張家川鎮。地處黃河中遊黃土丘陵溝壑區。境內大部為山地,主要河流有清水河等。由於地形複雜,氣候差異較大,具有小區域氣候特點。經濟以農業為主,有小麥、玉米、蠶豆、馬鈴薯、豆類等。東北部森林茂密,有鹿茸、麝香、黨參、甘草、秦艽、冬花等藥材。礦產有鐵、銅等。有建材、農機修造、食品加工、電力等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