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似是故人來(1 / 2)

九州大陸,百年前,橫權當道,吞山河,並四海;百年間,英雄群起,奪江山,複社稷;百年後,亂世再現,誰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平天下而救萬民!止苦難而定九州!

相傳,在這世上有兩個最神奇的地方,一是傳說中“忽聞海上有仙山”的蓬萊島,二是“世外桃源”的桃花源。它們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它們不會受到九天的約束,也便因此成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地方。

然而,越是神奇的地方就越飄渺。

蓬萊島隻有一個人去過,去了卻沒見回來,世外桃源也有一個人去過,去的時候是嬰兒,十幾歲時,為應天命而出桃源,自此世人才知:世外果真有聖地,其境喚名桃花源……

那誰又能想得到,這裏便是起源。

……

九州大地迎來了又一個春天,這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季節,是堅冰融化的季節,同時也是情意綿綿的季節,所以,情之深,意之切,自然很難接受離別。

話雖如此,但如今誰又能躲得了這惡鬼般的天?

舊元年間,因長年戰亂,民不聊生,人們渴望找到一個地方可以安居樂業,結婚生子……這是人們最簡單的要求,卻成了最困難的事。

再困難的事也會有人去做,有人去做自然就會有人成功,於是傳奇裏的桃花源便也就成了自然而然。

新元六年初,桃花源,桃花林,桃花溪,桃花村,村頭有一小路直通向山腳下,和這條路相連的是條山路,山路通向半山腰的一座毛草屋,屋外站一黑發披肩老者和一普通少年。對於老者,黑發是因為修行境界高,老是因為他有差不多三百歲了。而他身旁的少年,除了用頭發遮住了右眼,給人感覺有些惡惡的感覺外,就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看著老者與少年的姿態,可以看出老者在對少年說些什麼……

……

“起兒,你要去青霄城找個人。唯一一個和我下了盤殘棋的人……”老人神情裏,言語裏盡是感傷和懷念。

少年知道這個人是誰,還知道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

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十幾年裏通讀古籍,這倒還真是有點“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隻讀聖賢書。”

“不修行,隻讀書!”這是亞父教育他說的話。他磨練的是心智,是翰海般的心境,更是修行的另一種境界。那麼,這些書籍所能夠帶給他的自然是任何修行都給予不了的。例如:他知道那個和亞父下了五盤棋,最後以殘局結尾的人是誰?又為什麼下棋?又為何是殘局?以及亞父為何讓自己去找他?

這些他通通知道,這些是修行所不能告訴他的。

所以,他是儒士,不是武夫!

少年也知道他是非去不可的,原因太多太多,比如:是亞父讓他去的……比如,他正想離開這裏看看外麵的世界。再比如,他應天命而非去不可……

天讓他走,他又如何能多逗留?

少年看到亞父一次聲音哽咽,似有酸意撲鼻,似有辛辣入目。

少年口中的亞父並不是他的父親,而是師父,但這並不影響兩人情同父子。畢竟少年還是嬰兒時便被他師父抱來了桃花源,當時的他鮮血淋漓……

少年知道亞父舍不得他,就像當初舍不得師兄一樣。可是奈何人生就是如此,你越怕什麼發生,偏偏就會出現什麼……

況且,如果他不離開亞父去曆練的話,他就永遠不可能超越他師兄……因為他的師兄是周雪,是霸王!

是曾經捅破過這頭頂上的天的人!

然而,亞父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他超越他師兄,即便不超越也要和他齊平……

然後,再去捅一次天!

少年再也沒說什麼了,因為再也沒什麼可說了,轉身回到房間,開始收拾行李……

亞父沒有動,而是遠遠的望著眼前被霧籠罩的山峰,好像是要從霧裏看穿什麼似的。直到有一束陽光穿過了霧層,照在了地麵上,亞父才輕輕地閉上了眼,原本的負手也改為了攤手……他再睜開眼時,眼前的霧層已被他的攤手撥開了百裏,陽光照滿了大地,又是一份盎然春意。

半個時辰後。

在桃花源洞口,站立著一位少年,身上穿著粗布儒服,長發有些散亂的隨意披在肩上,右半麵臉被特意留長的黑發遮蓋著,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泛起的紅色……手裏也沒什麼行李,除了一身換洗的衣服和必不可少的盤纏外就在沒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