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 巴菲特(2 / 2)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曆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46%,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當股市一路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在1969年6月,股市急轉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在1974年,準確的說是1973年12月,一場二戰後規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了。觸發這場經濟危機的是石油漲價。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石油售價從每桶2.48美元上漲到11.65美元。在一個需求螺旋萎縮的國際市場上,石油價格暴漲使得需求萎縮突然加劇,生產過剩的危機就爆發了。

其實這次危機日本受到的打擊更為嚴重,因為日本的石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石油價格暴漲後,不但國內需求萎縮,而且國際收支也出現了困難。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下降了20.6%,遠超其他工業生產國。紡織、造船、汽車、鋼鐵、建築等主要工業部門生產均大幅下降。1974年,日本倒閉企業總數創戰後最高紀錄,達到了11738家,1975年更是超過了1.3萬家。

除開石油危機的因素,美元的貶值和和此次危機的產生也不無關係。1971年,由於美國國際收支赤字的不斷上升,同時西方外彙市場大量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西德馬克,為防止美國黃金儲備的嚴重枯竭,美國尼克鬆政府宣布暫停按布雷頓森林體係所規定的以每盎司黃金換35美元的價格向美國兌換黃金;當年12月,美元正式貶值7.8%;1973年1月,新的美元危機再度爆發,2月2日美國再度宣布美元貶值10%,3月,西歐各國對美國實行浮動彙率。至此,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宣告瓦解,波及整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也呼之欲出。

最為可怕的是,此次經濟危機造成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較長時間的“滯脹”。一方麵,危機之後,經濟回升極其緩慢;另一方麵,通貨膨脹卻與蕭條共存。危機過後,各發達國家的通脹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國的通脹率甚至還不斷上升,1979年消費物價上漲年率達到13.2%。

由於這次經濟危機,使得道瓊斯指數暴跌,1973年1月5日收盤1047點,到1974年10月4日最低跌到573點,22個月暴跌45%。人們普遍對未來非常悲觀,對股市非常恐懼,很正常;而巴菲特卻十分樂觀,很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