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唱片大獎(日語:日本レコード大賞)是日本從1959年開始的著名音樂獎項,是日本商業音樂中最具權威性的音樂獎項。而其中的新人賞要從全日本當年的所有新人歌星中脫穎而出,具有指針性,因此是所有新人夢寐以求的獎項,這次唐寧應邀作為新人賞的頒獎嘉賓,本來他是不想去的,不過當他看到候選名單的時候,毅然決定這次的頒獎禮無論如何都要參加,因為這次的候選名單裏有一位他非常喜歡、在華語樂壇享有崇高地位的女歌手,她就是鄧麗君。
鄧麗君,1953年出生,196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開始其演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灣電視連續劇《晶晶》同名主題曲於台灣成名。70年代初期以《千言萬語》、《海韻》等作品打開香港及東南亞唱片市場;1974年以《空港》一曲奠定其日本演藝事業基礎。
她是華語流行樂壇永恒的文化符號。在亞洲地區和全球華人社會極具影響力的歌手。她的歌曲在華人社會廣泛的知名度和經久不衰的傳唱度為其贏得了“十億個掌聲”的美譽,被日本藝能界尊為“亞洲歌唱女王”。其生前演藝足跡遍及台灣、香港、日本、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發表國語、日語、英語、粵語、閩南語、印尼語歌曲1000餘首,對華語樂壇尤其是大陸流行樂壇的啟蒙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也為拓寬日本音樂形式和促進亞洲音樂文化間的相互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在1973年就已經火遍港台的鄧麗君要去日本發展,其實打在當時打開日本市場一直是亞洲歌星的共同夢想。因為這個市場大,而且真金白銀,少盜版。鄧在台灣已是紅透半邊天,再發展空間有限。內地則因為政治原因無法進入,隻好眼白白拱手讓予盜版。香港市場小,而且廣東流行歌曲的興起也令她難以發圍。去日本發展是自然不過的選擇。而且鄧麗君去日本後歌藝及舞台表現都特飛猛進。這是由於在台鄧是“無敵最寂莫”,而日本演歌壇高手如林,互相競爭,加上日本作曲、填詞、演奏、舞台表現及設計均由極專業人士負責,鄧自然獲益良多。
而且鄧麗君並不是第一位去日本發展的女歌手,在她之前歐陽菲菲和陳美玲就都在日本發展的不錯。華人第一個登上紅白歌合戰的是1972年的歐陽菲菲,但並不是以1971年”雨的禦堂筋”而登上,隨後1973年陳美齡也躍上紅白歌合戰,這兩個人比起來,陳美齡可以說勝過歐陽菲菲相當相當多,那一口比日本人還日本人的小虎牙為她加了很多分,其當紅聲勢讓山口百惠都倍感威脅,日本偶像雜誌”周刊平凡”,陳美齡和山口百惠出現在封麵的次數不相上下可見一斑,直到1977年以後陳美齡赴加拿大念書退出歌壇。?
歐陽菲菲在日本一直不算是大紅,她是屬於大起大落型,並沒有太特殊的表現。鄧麗君是第三個到日本發展的華人歌星,但是在歐陽菲菲和陳美齡之後到日本發展,對她非常不利,歐陽菲菲偏向演歌路線,陳美齡是偶像路線,當時日本也大概就這兩個歌唱路線,而歐和陳在歌壇上都已經有一席之地,要再多一個位子給華人發展,其實沒有歌唱路線留給鄧麗君了,鄧麗君再怎麼唱,觀眾都很容易把她當成另一個華人陳美齡,不然就是另一個華人歐陽菲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