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混亂與自由,兩麵看魏晉(1 / 2)

魏晉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每一個時代都有好壞兩麵,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是十全十美的,也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是一無是處的。有時候好壞兩麵還會形成強烈的對比,一麵壞得厲害,一麵好得突出,所以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就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Itwasthebestoftimes,itwastheworstoftimes)。依我看,在中國過去的兩三千年中,有三個時代特別顯出這種強烈的對比:一方麵,政治混亂,政權更替頻繁,國家在整體上顯得衰弱;另一方麵,思想自由,學術發達,在精神文明史上占據突出的地位。這三個時代分別是:第一,戰國時代(或稱先秦、晚周);第二,魏晉時代(或稱魏晉南北朝);第三,五四時代(或稱清末民初)。戰國時代是中華文明奠基的時代,魏晉時代是中華文明轉折的時代,五四時代是中華文明由傳統農業文明轉入現代工業文明的時代。

今天我們單來談魏晉時代,或說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指的是從魏初(220年)到陳末(589年)的一段長達三百六十八年的時間,這之前是兩漢,這之後是隋唐,這三百六十八年包括魏(220-265年,同時存在蜀漢和吳,所以又稱三國)、西晉(265-317年)、東晉(317-420年)、南北朝(420-589年)。從東晉起,漢人政權就隻局限在江南,江北則先後有五個少數民族政權所建立的十六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東晉以後,江南的漢人政權先後經曆了宋(420-479年)、齊(479-502年)、梁(502-557年)、陳(557-589年)四個朝代,史稱南朝;江北則先後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政權,史稱北朝。

魏晉南北朝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魏晉之前是漢朝,先是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後是東漢(25-220年),兩漢加起來一共有四百二十五年,是春秋戰國之後第一個統一的、穩固的中央專製帝國(秦朝也是統一的帝國,但延續時間很短)。兩漢時,皇權很強大,國家很強盛,思想很統一,有統一的國家意識形態,那就是儒術,即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術”。這裏的儒術並不等於戰國時代以孔子為代表的原始儒家學術思想,而是經董仲舒改造過的,加上了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等陰陽家思想的儒術。兩漢盛世,從國家政權這方麵看是光鮮的、亮麗的,但從人民思想這方麵看,卻是僵化的、沒有自由的。魏晉時代就不一樣了,幾乎和兩漢反過來。這是一個動亂的時代,政治很混亂,政權更替很頻繁,在不到四百年的時間裏經曆了很多個朝代,建立了二十幾個國家,從國家政權上看是衰弱的、不強盛的、不統一的。因為中央政權不強固,地方勢力(包括地方政權、軍閥和強宗大族的勢力)就相對發達,有的地方勢力強大富裕到幾乎可以與皇權相抗衡的地步。孫悟空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魏晉時代的一些地方勢力,也就像一個個孫悟空,所以那時就出現了許多可以在政治上、經濟上自由行動的空間,原來統一的國家意識形態即董仲舒所提倡的儒術,也隨著中央政權的衰弱而走向式微,於是在思想上出現了自由解放的新局麵。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之學得到了複興的機會,中國曆史上出現了一次新的百家爭鳴,由此帶來了哲學、文學、藝術乃至科學的大發展。從精神發展史上看,魏晉是一個了不起的有特別意義的時代。十四至十六世紀的時候,歐洲興起了一場文藝複興運動,當時的目標是複興古希臘羅馬的文化,旗幟是人本主義和理性精神。我認為魏晉時代是中國古代的一次文藝複興-複興先秦諸子,而且也閃耀著人本主義和理性精神的光輝。

讚美魏晉時代高度的文學藝術成就,將其與西方的文藝複興相比較,這樣的觀點並不是我的發明,近代有一些學者已做過這樣的論述。例如章太炎論文不以唐宋為高而推崇魏晉;又如魯迅特別喜歡嵇康,親自搜集、校對、編輯《嵇康集》,都含有推崇魏晉學術的意思。特別是宗白華先生《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一文,對魏晉的文學與藝術有高度的評價,他指出: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顧愷之和陸探微的畫,戴逵和戴顒的雕塑,嵇康的廣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潛、謝靈運、鮑照、謝朓的詩,酈道元、楊衒之的寫景文,雲崗、龍門壯偉的造像,洛陽和南朝的閎麗的寺院,無不是光芒萬丈,前無古人,奠定了後代文學藝術的根基與趨向。(《宗白華全集》第二卷)

他又說:

這是中國人生活史裏點綴著最多的悲劇,富於命運的羅曼司的一個時期,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南北朝分裂,釀成社會秩序的大解體、舊禮教的總崩潰、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藝術創造精神的勃發,使我們聯想到西歐十六世紀的“文藝複興”。這是強烈、矛盾、熱情、濃於生命彩色的一個時代。(《宗白華全集》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