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鷹一樣崛起,又鷹一樣消失。
一個王朝在中國的中世紀,與北宋(960~1127年)、遼(916~1125年)、南宋(1127~1279年)、金(1115~1234年)鼎立長達近兩個世紀。倘若從“雖未稱國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建立的夏州政權算起(始於881年),這個王朝的曆史比前後出現的宋、遼、金更為長久。其鼎盛時期,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即據有今寧夏全部,甘肅大部,陝西北部,青海、內蒙古部分地區。在近兩個世紀的王朝曆史中,它雄霸一方,創造了足以讓世界震驚的民族文化。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王朝,在以史文明的中國曆史中,所有史書卻沒有為它立傳著述,那一頁空白,仿佛一團雲影打雷閃電轟轟烈烈地橫過天空,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一個王朝消失得如此徹底,這不僅僅在中國曆史上,就是在世界曆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
它就是西夏。
在700多年以後的今日,我們走近西夏,除了廢墟,還是廢墟。而最大的一片廢墟便是坐落在賀蘭山腳下的西夏王陵!
賀蘭山,位於銀川市向西30公裏處,是寧夏平原一道美麗的屏風,更是寧夏平原一道堅固的屏障。它海拔3556米,綿延200餘公裏,寬15~60公裏,東西走向,東為寧夏,西為內蒙古。其主峰叫做敖包圪達,泛著青青雪光,披著蒼鬆翠柏。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為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紹興四年(1134年)秋,嶽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嶽飛為清遠軍節度使。當旌節發到鄂州(今武昌)時,全軍將士歡欣鼓舞。一天,雨歇雲散,江山明麗,嶽飛憑欄遠眺,感慨萬千,吟詠了這首詞。陳廷棹雲此詞:何等氣概!何等誌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莫等閑”二語,當為千古箴銘。
正是這首千古絕唱,讓這座山成了當時軍人的夢想與榮譽。
西夏,正是憑借著賀蘭山這道天障強盛起來的,成為當時大宋王朝的心腹大患。
是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曾是大宋王朝多少英雄豪傑夢寐以求的理想,因為賀蘭山就是邊關,對賀蘭山的征服,就象征著榮譽與功勳。
然而,最終“踏破賀蘭山缺”的不是大宋王朝,卻是蒙古大軍的鐵騎。
西夏亡了,曆史下了這樣的定論:“夏地安定,遂稱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