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會議曆史局限與共產國際關係研究
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張嘉友,徐雲峰
【摘要】八七會議是中共曆史上具有重要轉折點的會議,但是也存在很大的曆史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對共產國際盲目服從,不能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考慮中國民主革命問題。其錯誤根源主要基於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即關於中國民主革命性質和階級關係“左”的觀點錯誤;關於中國民主革命形勢的錯誤估計以及相應采取的錯誤鬥爭策略和其他方麵的錯誤。八七會議的曆史局限性與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有密不可分的聯係。
【關鍵詞】八七會議;共產國際;指導;影響;研究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堅決糾正並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但是八七會議也有缺點和錯誤,存在很大的曆史局限性,表現為“在反對右傾錯誤的同時,卻為‘左’傾錯誤開辟了道路。它在政治上不認識當時應當根據各地不同情況,組織正確的反攻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卻,借以有計劃地保存革命陣地和收集革命力量,反而容許了和助長了冒險主義和命令主義(特別是強迫工人罷工)的傾向。它在組織上開始了宗派主義的過火的黨內鬥爭,過分地或不適當地強調了領導幹部的單純的工人成分的意義,並造成了黨內相當嚴重的極端民主化狀態”。這些錯誤在後來很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形成了以瞿秋白為代表的“左”傾盲動主義錯誤,使剛剛經受大革命失敗慘重損失的中國共產黨再次遭受嚴重挫折。那麼八七會議的這些錯誤根源是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原因呢?還是由於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本文擬就這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八七會議關於中國民主革命性質和階級關係“左”的錯誤觀點,完全來源於共產國際
在中國民主革命的危急關頭,能否製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關鍵在於能否正確地分析階級矛盾和階級關係。然而,八七會議在這一重大原則問題上卻作出了錯誤分析,強調反對資產階級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擴大了打擊麵,孤立了自己,造成黨在政治策略上的嚴重被動和失誤。這一錯誤可以說完全是由於斯大林、共產國際及其代表羅明納茲,在大革命失敗後對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中以教導主義的公式化、定型化方式,作出了與中國實際情況極不相符的判斷結果。其具體表現為斯大林在1927年4月21日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三階段論”及稍後羅明納茲提出的“不斷革命論”,這一理論實際上也成為瞿秋白“左”傾盲動主義錯誤產生的理論根源。
斯大林在《中國革命問題》一文中認為中國革命必然要經曆和正在經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大階級聯合的全民族反對帝國主義的革命階段;第二階段是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聯合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第三階段是無產階級和農民聯合的蘇維埃革命階段。斯大林同時還將蔣介石看做是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將汪精衛看成是小資產階級的代表,這種把國民黨代表人物定型化的形而上學看法,使得共產國際和斯大林錯誤地認為蔣介石的政變表示民族資產階級退出革命,轉到了反革命陣營,中國革命進入了第二階段。1927年7月,汪精衛集團背叛後,又認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也脫離了革命,無產階級的同盟者隻剩下農民和城市貧民了,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第三階段。
斯大林的“三階段論”實質上是以俄國革命的經驗和模式來設計中國革命。俄國革命也經曆了三次革命,即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據此,1927年7月28日,斯大林在《時事問題簡評》一文中認為大革命的失敗“類似布爾什維克在1917年7月遭到的失敗”,“成立工農代表蘇維埃的問題就會提到日程上來成為當前口號,以與資產階級政府相對立”。中國革命將進入自己發展的更高階段,“直接為建立工人階級和農民的專政而鬥爭的階段”。也就是說,中國革命麵臨著準備實行類似俄國十月革命的任務了,民族資產階級和上層小資產階級作為革命的對象將排斥於革命聯合陣營之外。這些分析顯然是生搬硬套俄國革命經驗,不符合當時中國民主革命的實際情況。
但是,斯大林的上述論調卻被共產國際所接受,並以此作為大革命失敗後指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政策依據。1927年7月23日,羅明納茲作為共產國際的代表來到中國,他接受並且發展了斯大林的上述觀點。8月7日,在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他依據共產國際和斯大林當時的理論和政策,在分析了中國資產階級的政治態度後,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應采取的策略是“我們不應幫助資產階級來反對帝國主義”,而“我們應很堅決的不僅反對帝國主義封建餘孽,而且還應堅決的反對資產階級”,將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錯誤地同反對資產階級相提並論,並認為隻有在打倒資產階級之後,才能打倒帝國主義。羅明納茲的上述觀點被八七會議所接受,會議強調反對資產階級,“在此時我們更要注意與資產階級爭領導權,他們戴了一個民權的假麵具,汪便是此派之代表,所以我們目前最主要的敵人是他們。”從而混淆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性質和任務。顯然,八七會議在中國民主革命性質和階級關係上的“左”的錯誤,應該說完全來源於共產國際和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