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附錄五 功臣油廠(1 / 2)

一、確立民兵分隊任務職能的新觀念

非傳統安全威脅涉及的領域眾多,尤其是在社會矛盾錯綜複雜和氣候環境不斷惡化的今天,有些非傳統安全威脅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如恐怖事件間歇發生,“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傳染病不斷侵襲,海嘯、洪災、震災、火災、冰災、雪災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諸如此類的非傳統安全直接威脅危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影響社會穩定,阻礙社會發展,迫切需要一支快速反應、遂行多種應急任務的作戰力量去應對這些問題的挑戰。就省軍區係統而言,可迅速動用的現役官兵較少;就“5·12”汶川特大地震來看,臨時調用作戰部隊遂行任務,有時又麵臨機動時間長、保障難度大等實際問題和困難,因此,民兵分隊就成為遂行多種應急任務的首批使用力量和“拳頭”力量。必須轉變民兵分隊職能任務的觀念,使其能夠更多地承擔多樣化應急軍事任務。

二、科學編配民兵分隊組織結構

一是強化“雙重領導”觀念。軍隊、地方黨委對武裝工作實施雙重領導,是民兵工作發展的巨大優勢。軍地雙方密切配合是實現新要求的前提和基礎。為此,人民武裝部黨委機關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準確掌握民兵隊伍建設情況,摸清各單位兵員素質的底數,與地方黨委和基層武裝部共同研究編兵整組方案,合理確定出入隊比例,徹底克服隻換姓名不換人和新本換舊本的形式主義。二是強化創新觀念。要認真貫徹“編為用,建為戰”的思想,力爭在“三個突破”和“四個優先”上做文章。“三個突破”就是:突破行業限製。比如應急分隊、專業技術等分隊,由於平時執行任務多、要求標準高等原因,由統編為抽編,從而能夠較好地解決拉得動、用得上的問題。突破條件限製。完成多樣化的軍事任務,要求民兵分隊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平時在注重提高兵員科技素質的基礎上,在對口專業等科技含量要求較高的編兵上,要改變以往隻注重年齡、文化、政治麵貌的現象,按照“立足平時、著眼戰時、提高素質、優化結構”的原則,根據專業,技術含量高的兵員年齡可放寬2至3歲,個別專業需要的特殊人才,可放寬到更高年齡。突破編組限製。對口專業分隊編組的建製規模,不搞一刀切,宜連則連,宜班則班。“四優先”就是:複轉軍人優先、專業對口人員優先、高學曆技術人員優先、黨團員優先。

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切實優化民兵組織結構,適應民兵分隊更好地執行多種任務的需求。

三、科學設置民兵分隊的訓練內容

一是課目設置要精。在安排訓練內容、設置訓練課目時,要突出重點。以“精”為原則,力戒貪大求全。規定必訓的課目,無論難度多大,困難再多,也要想方設法完成。對於普通民兵分隊的訓練,在課日安排上要有選擇地進行,從而把有限的訓練資源真正用在急需上。二是要緊密結合任務。要根據民兵各分隊未來可能擔負的任務,按照不同種類、不同專業設置不同的訓練課目和內容,並強化戰、技術訓練。民兵應急分隊要著重圍繞遂行防汛搶險、抗震救災、森林滅火、破冰保交、電力搶修等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要通過參加軍地聯合組織的應急處突演練,狠抓專業和指揮要素集成訓練落實,要依照行動預案,突出建製的綜合訓練,從指揮程序、兵員集結、快速保障到遂行任務進行全程演練,提高整體遂行多種應急任務的能力。三是要調整訓練時間。應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充分考慮到根據每年春秋季易頻發山林火災、夏季易發生火災、冬季易出現冰凍災害等情況,在重大災情到來前,“急用先訓、急用急訓”,抓好針對性訓練落實。四是要拓展訓練手段。按照“小專業大集中”的原則,將民兵應急分隊中的技術和指揮骨幹統一由省軍區和軍分區組訓,相關專業課目由人民武裝部依托訓練基地組訓,基礎課目分散由各組建單位自訓。同時,要利用省軍區係統現有的國防光纜“三期網”、機關局域網和地方政府的政務網、遠程教育係統等網絡資源;走開遠程網絡教學的路子,切實提高網絡化教學層次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