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是自由貿易區的簡稱,英文名為FreeTradeArea,也就是常說的FTA。FTA是指由國家指定的交易貿易區,比世貿組織相關規定更加優惠的貿易安排。在主權國家或地區的關境內外,劃出特定的區域,準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實質上是采取***政策的關稅隔離區。狹義僅指提供區內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貨物的進口豁免關稅的地區,類似出口加工區。廣義還包括***和轉口貿易區。
因為我們所在的公司的性質,所以我對自貿區有過一些研究。在我們國家內部,現在還沒有自貿區的存在,隻有一些保稅區。就比如申城的外高橋保稅區,這是一個已經成熟運行了很長時間的特殊關稅區域,可以說就是自貿區的閹割版本。當然,我們也可以說自貿區是保稅區的升級版本。我們國家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雖然總體實力強大,但人均經濟在世界上還是排在中遊位置。特別是由於國家幅員廣大,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導致經濟發展的相差還是比較懸殊的。在沿海的一些發達地區,其實已經可以和一些發達國家相媲美。而內地的一些落後地區,則落後了十幾年以上,發展相對滯後。雖然國家已經進行了投資的轉移,重點發展相對落後的中西部,但這個勢頭的扭轉不是短時間之內就可以改變的。
因為國情的複雜,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在設定發展目標的時候既有積極的一麵,自然也會有保守的一麵。雖然加入了WTO,但在一些涉及到廣大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上麵,國家也是不會退讓的。許多人一直以為我們國家有時候做的很軟弱,卻沒有看到國家這幾十年來一直默默堅守的許多東西。比如說對農業的保護,國家就照顧到了廣大的農民,沒有讓我們國家成為外國糧食的傾銷地。當然,有些品種的缺口已經打開,但畢竟關在籠子裏的小鳥永遠不會知道天空的廣闊。國家的目的還是希望我們國家的農業能夠走向世界的,當然,這或許將是一個終極目標,短期之內很難實現。
有需要保護的一方麵,自然也就有需要開放的一方麵。所以保稅區的存在,乃至升級到自貿區的可能性也的確存在。所以我對自貿區這三個字現在顯得格外的留神,這或許將是一個我發大財的機會。
於是我開始有意識的刻意留意這方麵的信息,收集了很多周邊的消息,但我還是沒有得到確切的消息。雖然因為我現在好歹也是一個小有身份的人,這讓我得以認識了不少的官員,但這些官員的級別依然沒有觸及到能夠知道這個消息的天花板的地步,所以暫時還沒有任何肯定的消息出現。
“媽的,不管了!我就搏一次吧!”我心裏麵一個發狠,暗自咬牙做了一個決定——這次我幹脆賭一把大的。
我就當這個自貿區的消息是真的,然後以此做出接下來的假設。假設國家要成立自貿區,那首選之地應該就是申城。一方麵申城是國內第一大經濟城市,各方麵的經濟指數已經不弱於許多發達國家。無論是從基礎建設、教育環境、金融投資以及科技創新方麵,申城在亞洲乃至是世界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更何況這幾任國家主席都在申城履新過,有時候國家也需要在京城和申城之間做一些平衡。這次有這麼好的機會,怎麼也該是申城的機會最大!而且上次在廁所撞到的官員既然人在申城,要麼是申城的工作組的成員,要麼是中央的官員,他們在申城這裏本身就已經是一個信號了。加上外高橋保稅區建立二十多年一來運行良好,申城從各方麵而言都是最合適的。所以我覺得如果有自貿區建立的話,那首選之地必然是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