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相魯第一(001)(1 / 1)

相魯第一(001)

孔子初次為官是擔任中都宰一職,相當於今天的鄉長鎮長之類,其素來推行仁義治國,定下的製度自然基於仁義之理。製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關於養生送死之意義,《孟子·離婁下》亦有談及:“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很多文獻對養生送死的解釋為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殯葬,鄙人竊以為此理解有失偏頗,生指孩童呱呱墜地伊始,養生當解釋為對孩子之撫養教育;送死之意則是使老人安度晚年,亡後得葬。置之今日當是扶老攜幼,幼無成長之憂,老無歸去之慮,此意與後句相結合,更是相得益彰。

長幼異食,字麵意思不難理解,就是說小孩和大人吃的食物不一樣,倘若如此簡單,恐怕孔聖人難勝聖人之名,如此淺顯的道理世物皆知,幼子齒不全,腸胃脆弱,隻能吃一些易消化吸收之物,飲食方麵自然與成人不同。因此,長幼異食旨在強調所食何物而非異,如今之社會,嬰幼不得放心奶,成人難購三尺房,老年遍地假營養,逝後化灰無地葬。小有三氯氰胺之憂,成遭衣食住行之困,老來坑蒙拐騙之擾,將死盡為子女之念。此皆是利欲熏心之態、急功近利之行所致,百姓一生艱難,苛捐雜稅名目繁多,物價狂增入未動,入不敷出,衣食困擾,國富民不強,百姓何談幸福?人生何來價值?孔生此世,定歎官智,危機潛伏矣!

強弱異任,原意是指根據能力的大小安排相應且能夠勝任的職位。看似簡單明了的四個字,卻道出用人之理,諸位看官盯仔細嘍,是理而非情,古代人際關係不似現在這般複雜多變,處理問題相對簡單一些,製度的建立及實施進行地很是徹底,但稍有異象,則生意外,形勢似雨後春筍般滋生蔓延,直至民怨四起,改朝換代。治國不似理家,就如寫字,有些人單個字拿出來,很是秀麗美觀,可觀其整體卻一團亂麻,糟糕之極,而有些人則是恰恰相反,單個字挑出來並沒讓人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但觀其整體,卻非常好,當然也有無論單個還是整體都非常好的,這是最佳狀態,此就是家治與國治之間的微妙關係。

製度理法無過,過在人,人是一種複雜多變的動物,以致很多看似完美的製度卻無法充分釋放其力量,每個製度都有缺陷,而聰明者總能利用邪惡(姑且如此稱之)的理論演繹出很多灰色地帶。國家選用人才自然有嚴格的製度,明朝時期,八股文是其考試製度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在當時很多學者都批判這個製度不合理,時過境遷,曆史的沉澱告知我等八股文的確坑害很多學者,好似革命一般。現而今的高考就是如此,拿一輩子都用不了的知識來決定學生的一輩子,此舉何其悲哀,多年的學習,身體脆弱,瘦骨嶙峋,眼睛穿上了外套。

高考時有些卻被拒之門外,被通知須自謀生路,而另外一些人步入各類高等學府,三四年的陳腐生活之後,被告知自謀出路,此時的他們卻發現,那些提前畢業的高中生,要麼結婚育子,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要麼創業當老板,事業蒸蒸日上,這些人雖然沒有上大學但是他們卻沒有放棄學習,而那些上了大學的人反而荒廢了學業,這就是高考製度下被殘害的生靈,而且考試本就不是慈善,奈何還有慈善製度?且相關部門置眾人怨聲耳不聞,而美其名曰地域差異化策略,可為何稅收卻是統一化管理?收錢時製度嚴格,雷厲風行,為百姓謀福祉時,卻謹小慎微,速至蝸牛王八行,如此大智若愚,豈是為官之本?鄙人才疏學淺,這是我所不能夠理解的,可能是有些緣由吧,親者更親,疏者更疏,官本位思想或許就該如此。難道“贈之以魚不若教之以漁”的道理就那麼難以理解?公平公正之理根基不穩,百姓何以享公正?身為民官,當為百姓做主,做百姓之公仆,而非做百姓之主。民生何來?民得憂生,民不得安生矣!

男女別塗(通“途”),大意是指男女走路各走一邊,此與後世之男女有別是有淵源的。這事是當時社會對男女之間倫理關係界定的表現形式之一,古代女子地位在內而非外,初始,對女子而言反而是一種幸福的狀態,隻需操持家務,對外的衣食住行不須關心,自有男人在外照應著。這種狀態不是平衡之態,內存很多不穩定因素,久而久之,瑣事的積累一點點刺激著那些不穩定的因素,以致滋生出很多事端來,正所謂相生論而已。夫妻之間,若得長久,當懂權衡中庸之道。家中有小矛盾可以理解,但大衝突是要引起重視的,這是危機的爆發,若不加以控製,你會失去很多。以前總覺著門當戶對是錯誤的,後來發現,乃年幼無知、涉世太淺的緣故。家境相當,彼此相處起來會容易一些,如果差距很大,矛盾就越多,不和諧因素也就越多,生活想太平也就很難,男女別塗與回歸原始對立,兩者都是極端的表現,現而今的社會似乎又在走向原始社會,吾儕當拭目以待。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