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牧山地處大瀚國西部邊緣,東臨邊疆重城益光城,西接十萬裏蒼茫大山,乃是大瀚國“三院七宗二十四派”之玄牧宗駐地所在。
玄牧山高逾五千丈,綿延三十餘裏,山間古木林立,鬱鬱蔥蔥,時有鳥鳴獸吼之聲回蕩,顯得生機勃勃。朝陽初升,淡金色的光輝灑落,將繚繞在山間的雲氣染得如煙似霞,美輪美奐。透過雲氣,隱約可見幾座恢宏大氣的宮殿陳列其中。
當中一座位於山腰處,青磚碧瓦,古色古香。高大的石門上掛有一塊墨色牌匾,上書“真武殿”三個大字,這是玄牧宗的外門大殿。
大殿外有一青石廣場,寬約百丈,邊沿稀稀疏疏擺著幾個木架,上麵陳滿了木質的刀槍劍戟、棍棒斧鉞等諸般兵刃。廣場正中,數百個少年男女麵向朝陽盤腿而坐,神色肅穆,呼吸悠長而平穩。他們中大的能有十七八歲,小的不過十一二歲。
“朝霞之氣蘊含天地之精,可壯大人體生機,滋潤筋骨。我宗功法雖不能像傳說中那些神功妙法一般餐食朝霞之氣,但多多少少有些效果,長久堅持,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一個身穿粗布衣衫,體型高大健碩的中年男子認真地指點著他們,時而矯正一下坐姿,時而念上幾句口訣。忽然,他似乎察覺到什麼,耳朵微微一動,轉身望向廣場邊緣的一個生滿灌木的小山坡,微微皺眉。
灌木叢後方,林一凡左腳踏地,右腳懸在半空,遲遲不敢落下。指導外門弟子修行的陳教頭是真武殿中有數的強者之一,六識極為敏銳,縱是百米外一丁點風吹草動,他都能清晰地感知到。
好一陣過去,直到陳教頭收回目光繼續在廣場上巡視,他才緩緩落下右腳,暗自鬆了口氣。對一個廚房裏的火工雜役而言,偷師可是大罪,一旦被發現,少不了一頓板子伺候。
林一凡小心翼翼地蹲下身體,不發出半點聲響,旋即調整呼吸,默默練功。待陳教頭指點眾人之時,他便凝神傾聽,將陳教頭的話記在腦中,細細品味。他來到玄牧山已近四年,得傳一套基本的呼吸運氣之法,但進境一直很緩慢,至今仍停留在蛻凡境界第二重天——鍛骨境界上。
蛻凡是武道修行的第一個境界,又被稱作築基,取蛻卻凡軀,築就修行根基之意,可細分為練皮、鍛骨、洗藏、伐髓、拓脈五重天,旨在一步步改善體質,為日後的修行打下堅實基礎。
玄牧宗外門弟子足有六百餘人,小部分年幼或資質不佳之人仍停留在蛻凡層次,故此每日晨間練功之際,陳教頭多會指點一番蛻凡境界的修行。
天地之間的元氣暴烈而駁雜,人類體質又太過孱弱,是以尚未完成蛻凡境界修行的人類很難大量攝取天地元氣以為修行之用,隻能通過呼吸運氣之法將分散在周身各處的精勁能量提煉、轉化出來,用以強化血肉骨骼,開拓經脈,逐步改善體質。這種法門提煉出的能量不但溫順柔和,更充滿生命力,乃是固本培元的上上之選。
林一凡心跳漸緩,一呼一吸都暗含旋律,氣血運行片刻,便有一股微弱的能量自周身各處生出。他將心神沉至左掌間,棄身體其他各處於不顧,專心控製左掌上的能量往骨骼中滲入。這股能量卻似重逾萬斤,運轉極為遲滯,任憑他心神怎樣牽扯,始終不見加快。對此他早已習慣,也不心急,隻是集中心神,竭力控製。
“又失敗了!”約莫小半個時辰過去,林一凡吐出一口濁氣,麵色略顯蒼白,控製體內的能量運轉極耗心神,難以長久堅持。
呼吸運氣之法,他隻用了一日就已掌握其中關竅,外門弟子中,最快者用了三日;完成蛻凡第一重天的修行,他用了整整三年,而外門弟子中,最慢者隻用了一年。
初時他隻道是自己對呼吸運氣之法的理解有誤,便時常來此偷師,每當陳教頭指點眾人之時,就將他的話記在腦中,暗自琢磨比較,後來卻發現陳教頭所言種種與他自己的理解並無多少差別,遂以為是自己根骨太差,以至能量運轉遲滯。
他苦思幾日,旋又別出心裁,集中心神控製小部分能量的運轉,方才堪堪在三年將滿之際完成練皮境界的修行。但到了鍛骨境界之時,這種方法似乎也不管用了,能量運轉較以前更加緩慢,經常熬上半個時辰,那股能量依舊未能滲入骨骼分毫,這大半年下來,也隻是勉強將右臂骨骼鍛煉了一番。直到最近一年他常感身體內裏虛弱,精神萎靡,方才意識到體內能量運轉遲滯或許不是根骨低劣所致,也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