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各答國家博物館是亞洲曆史上最悠久的博物館,它的興建是英國人之舉。印度莫臥兒王國自1707年奧琅則布死後開始瓦解,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乘虛進入印度。到17世紀,英法兩國排擠葡萄牙人,成為印度的主要掠奪者。通過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英國排擠了法國在印度的統治,到1773年,英國憑借其強大的財力和武力,獨霸了對印度的統治,把印度淪為它的殖民地。1774年,為了研究亞洲的自然風土和藝術、曆史、考古等,配合英國侵略亞洲的需要,深諳印度文化的英國高等推事威廉·篤尤斯在加爾各答創立了“孟加拉亞洲學會”。在不斷的調查過程中,他們搜集到很多有關亞洲、印度的文物資料,隨著這些物品的不斷增加,設館儲藏成為必要。1814年,為方便“孟加拉亞洲學會”會員的各種收藏品的收藏,亞洲學會便成立了一所以“收容一切有助於了解東方民間習俗與曆史,足以闡明東方自然風土與藝術特性的作品”為目的的機構,這便是加爾各答國家博物館的前身。

1876年,英國政府將此館交給當地政府接管,這時的博物館已經初具規模。以後,此博物館藏品不斷豐富,館址也不斷擴建,終於發展成現在的規模。雖然,加爾各答博物館已曆兩個多世紀之久,但如今它依然活力未衰,引人矚目。

加爾各答國家博物館為一座典型的英國式宏偉建築,坐落在繁華的加爾各答大街上,與繁華的鬧市相映成趣。它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優雅、安逸的場所,人們可以在此修養身心,接受古代優良文化的熏陶。加爾各答國家博物館外表莊嚴,館內庭院花草茂密,四季飄香。內部分藝術、自然史、民俗及人類學等部門,各種收藏物品數量豐富、珍貴。其中,最珍貴的要數以神像為主的雕刻、繪畫藝術品。這裏有阿育王時期的石柱柱頭獅子,公元前的男女神像以及如意樹等珍貴文物、英國爵士康寧漢發掘的著名的巴爾戶得的欄楯也陳列其中;這裏還展示有印度西北部犍陀羅佛像雕刻藝術以及後起的具有印度本土風格的馬朱拉神像雕刻。除佛教雕刻外,還有許多耆那教與印度教的藝術品。同時,加爾各答博物館中收藏的古代錢幣,色彩繽紛的染織品以及莫臥兒時期的纖細畫等都相當珍貴。

新德裏國家博物館是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它於1949年8月成立,1960年12月建成新館,位於貫穿新德裏的王家大道中央南側,並附有一分館——亞洲古物博物館。雖然建館時間很短,但經過工作人員和國家機構的共同努力,其藏品不斷豐富,很多稀世傑作珍藏其中,成為世界的著名博物館之一。

新德裏國家博物館是一座三層樓建築,雄偉挺拔,主要儲存和展示印度史前時代的遺物,佛教與印度教藝術品以及染織品和大量古錢幣。其中,斯坦因從中國竊去的許多文物展示於分館內。進入博物館,你可以看到古代印度摩亨·佐達羅和巴哈拉遺址上的遺物,也可以欣賞到大量的佛教及印度教雕刻藝術,那些印度教雕刻生動活潑、充滿活力,與其他神像雕刻的莊重嚴肅形成不同格調,你還可以欣賞到阿薑塔石窯的大量臨摹壁畫。此外,新德裏博物館還陳列有中國、尼泊爾等其他亞洲國家的物品。

博物館館藏

在印度國家博物館中藏有較多的中國敦煌文物,這些文物主要得於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的收藏。斯坦因的中國之行,不但盜去大量敦煌文物,而且還發掘了中國古城米蘭、樓蘭、吐魯番等遺址,發現了不少文物。在古城米蘭挖掘出幾座佛教寺廟遺址,並發現了色彩豔麗的壁畫。在印度國家博物館中有《佛佗與比丘》、《扛抬大花轎的童子》等壁畫。這些壁畫有相當高的考古價值,從壁畫圖像來看,裏麵有印度藝術的影響,有中國思想的融彙,也有某些希臘藝術風格的特征,這些壁畫充分表明了當時中西文化交流的發達,這些壁畫作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在博物館中,還有出土自吐魯番的精美絹畫和帛畫,這些畫的大多數內容是描寫中國遠古神話和信仰,最有名的兩幅為《伏羲與女媧》、《死後的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