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就如同人類曆史的收納箱,將過去的故事珍藏保存。陳列於博物館內的文物向人們展示著人類走過的路程,人們通過這些文物,穿越時空的阻隔,遍覽著曆史的風風雨雨。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說,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

博物館一詞由希臘文的“繆斯”演變而來,它最初萌發於人們的收藏意識。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統治者就注意尋找保藏珍品奇物。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歐亞非大帝國的軍事行動中,搜集和掠奪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亞曆山大去世後,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繼續南征北戰,收集來更多的藝術品。公元前3世紀,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亞曆山大城創建了一座專門收集文化珍品的繆斯神廟,這座神廟被公認為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博物館”。

後來,博物館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漫長曆程中,成為了一個多職能的文化複合體。它已不僅僅是起到收藏作用,更成為陳列和研究代表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場所,成為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基地。20世紀70年代,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公益性定為博物館的首要職責,現在許多國家的博物館都屬於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對公眾開放。

本書將帶領讀者一同走進世界各地最具知名度和趣味性的博物館,通過與博物館珍品的近距離接觸,探尋寶藏背後的故事,品味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梳理曆史發展的偉大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