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附錄:近世至明治時期日本的台灣認識(7)(2 / 2)

綜上可見,本多參考《台灣府誌》等書籍,闡述了關於台灣原住民教育的主張,從而深化了日本出兵台灣後民間產生的“台灣原住民是野蠻人”的觀點。

2明治8年發行書籍中的日本人台灣認識

《台灣事略》係東條保所著,出版於明治8年,該書由兩部分構成。在其前篇開頭說:“此編略記台灣古今形勢事情”,接著明確區分了“本島西部開創以來”和“東部之生番”,稱要“記述土地風俗人物之大略”。另外,關於應當參考的文獻,東條說:“此書中往昔之事,依據鄭將軍成功傳等,方今之事,采錄諸新聞報紙之報道。征台之事跡,中田代幹夫的台灣軍記甚祥,不再贅述。看管當並覽諸書,始盡知台灣之事情。”《聖武記》於道光22(1842)年在中國出版,記錄了順治3年以後的明清爭亂,特別是鄭成功的事跡。此外,關於朱一貴和林爽文之亂也有記錄。《鄭將軍成功傳》係朝川鼎於嘉永3(1850)年所著,以鄭成功的事跡為中心寫成。據此可知,東條不隻是使用了近世的中國文獻和日本文獻兩種資料,還參考了報紙報道等近代資料來理解台灣。另外,書中說關於出兵台灣的情況,應當參照《台灣軍記》,可認為該書還記載了台灣出兵以外的有關台灣的其他信息。

但最終該書的記述與《台灣軍記》和《番地所屬論》並無多大不同。例如,關於台灣東部地區,說“此東部之地自古未曾有一人涉足,地形等未詳,雖然如此,今茲我兵實踐以來,始得其詳”,確認台灣東部是無主之地,而且也將土番分為漢化顯著的“熟番”和性暴惡的“生番”。“生番”中,“其中牡丹社人種,性暴惡無人倫,常爭鬥不絕。其殘酷之至,屠人食肉。其所為不似人類,仍雲之生番”,與報紙及上述兩書一樣,說他們是殘酷至極的食人蠻族。

其次,津江佐太郎所著《台灣紀事》也先明確了台灣東部和西部、生番和熟番的區別,然後記述台灣出兵的經過,此外別無其他內容。

最後,多天直繩的《日本支那談判始末目錄》也在序文中說“餘客歲日清兩國爆發葛藤以來,博覽中外新聞,苟有關兩國戰事則摘錄之,而成一篇”,可知是參考了新聞的報道而寫。另外,其內容也隻是詳細記錄了牡丹社事件以後日清間的交涉,與其他書籍的內容沒有不同。

縱觀明治8年發行的書籍,所記內容包括近世時期赴台日本人的功績、日本出兵台灣的經過和結果以及台灣原住民,其他方麵的情況則未予記載。其中關於近世時期台灣的記載,內容不多卻很全麵。

小結

本章論述了牡丹社事件發生後,實地赴台者發回了怎樣的有關台灣的信息;以及國內民眾通過這些信息,怎樣形成了新的台灣認識。

第一節中,通過使用《東京日日新聞》,確認了歐美人和岸田吟香是怎樣認識台灣的、這些認識是否傳達到了日本,以及怎樣傳遞給民眾的。結果,雖然在《東京日日新聞》有提供台灣基礎性知識的欄目以及對原住民持有好意的欄目,描述了台灣各種各樣的側麵,但是各種流言還是流傳於民眾之間,人們也隻是認識了台灣的負麵情況。

第二節論述了關於出兵台灣的建議書和明治7、8年發行的書籍中對台灣的認識。從建議書的內容來看,人們對台灣的認識基本符合岸田的主張。另外,明治7、8年發行的書籍中隻有關於近世時期赴台日本人的功績、日本出兵台灣的經過以及台灣原住民的記載,這說明當時民眾獲取的情報非常有限。

以上記述了通過台灣出兵,各種各樣的台灣信息傳遞給了人們。其中雖也有關於舉止有禮的原住民、保護日本人的原住民等對原住民持好意的記載,但當時人們最想獲得的信息是“①台灣出兵的經過”和“②日本出兵台灣正當與否”,與此相關,“③清朝領有台灣是否正當”、“④台灣原住民是何樣民族”等信息也成為必要。由於人們通過台灣出兵形成的台灣認識是以這些信息為基礎的,所以不是綜合理解台灣島,而是非常片麵的台灣認識。但是這些片麵的台灣認識,通過新聞報紙等發展成了近代初期人們共有的認識,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