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任何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況,都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很少去規範、限製孩子的行為。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家庭,父母生怕孩子受委屈,在生活上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而在道德品質、人格特征、心理素質等方麵卻放鬆要求,毫不在意。孩子從小就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毫無顧忌,不懂規矩。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放縱,會讓他們無法正確地認識和對待自我,無法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他人,更無法正確地認識和對待現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特征與父母的性格和習慣有著直接的關係。一個人如果從小就生活在“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家庭裏,接受父母所謂“為人隻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的教育,以“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為人生信條,那麼,在這種環境裏成長的人,必定是心胸狹隘的。所以,許多孩子的性格完全是父母性格的翻版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要想預防和改變高中生狹隘的性格特征,家長首先要優化自己的性格,給子女以良好的熏陶和感染。家庭教育力求采用民主型教育方式,有助於培養子女誠實、開朗、團結協作、親切友好的良好性格。
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形成狹隘的思維方式。家長可以就一些具體案例,教導孩子為人處世時,把眼光放遠,把心胸拓寬,事事從長遠考慮,處處以集體為重,不要總想著維護自己的利益。一旦孩子把眼光從狹隘的個人小圈子裏轉移出來,拋開“以自為我中心”的人生觀,那麼,他們就不會遇事斤斤計較。心地無私才能天地寬。
給孩子創造一些交往的機會,是鍛煉孩子心胸開闊地為人處世的好辦法。家長可以盡可能地創造多方麵的條件,擴大孩子的交際麵。比如經常帶孩子去別的親友家做客,或者在假期裏把別人的孩子接到自己家生活一段時間等等,對於糾正孩子的狹隘思想很有效果。
多數孩子的狹隘性格是因為家庭中沒有可以與自己競爭的人所造成的。因此,隻要打破父、母、孩子的“鐵三角”,增加一個家庭成員,孩子的周圍出現了“競爭者”,在交往中,孩子就能轉變自己錯誤的交往觀。通過他們的交往,家長也可以發現很多問題,然後再根據具體問題,來具體分析教育。這對於使心胸狹窄的孩子學會“謙讓”、“愛別人”、“互相幫助”、“與別人合作”等為人處世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
狹窄的交往空間,往往會塑造狹隘的心靈;膚淺的知識,往往會使人形成偏激的思維方式。父母在給予孩子優越的物質生活和無微不至的關愛的同時,切忌對他們放縱和放任。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對待青春期的孩子,關愛和教育要兩手抓,而且兩手都要硬。
第36條忠告‘助高中生正確評價自己,不要讓孩子在歧路上越走越遠
讓高中生具備正確地認識自己的能力,他們才能夠準確地把握住機會。隻有能夠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的人,才能取長補短,實現真正的進步。
進行正確地自我評價,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評價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思想和行動。自我評價過高,就會形成驕傲自大的心理,行為做事就會犯自不量力的錯誤;而自我評價過低,就會產生自卑,喪失挑戰精神,行為做事就會優柔寡斷、猶豫不決。
對於馬上就要麵臨高考的高中生來說,正確地評價自己,有利於給自己設定客觀科學的高考目標,避免目標過高而導致心理上的失敗,避免受挫而損傷自己的自信心。
遺憾的是,絕大多數高中生都沒有給自己一個正確的自我評價。現在的高中生對自己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存在片麵性,不是把自己估計得過高,就是把自己估計得過低,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
隨著身體的成熟、知識的豐富、社會活動的擴大,高中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存在和社會責任,開始自覺地進行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與自我設計。但是,由於他們知識與經驗的局限,往往自我評價不準確。
很多高中生喜歡憑一時的感覺對自己輕下結論。這就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把握不當。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能使他們認為自己是非常優秀的人而沾沾自喜;幾次偶然的失利,就會使他們認為自己無能透頂而極度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