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語文課開始講《離騷》。沈老師笑道:“這是讓同學們感覺最痛苦的一首詩了。語文考試裏的古詩文默寫經常考到《離騷》,最愛考的就是其中兩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和‘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大家加油背課文吧,今天的語文作業就是把課文翻譯一遍。”
“啊——”大家哀叫一聲。這要寫好多字啊。教輔書上已有《離騷》的白話譯文,他們其實是要當抄寫員。純粹的體力勞動。
“課文是節選的《離騷》中間那部分,在講課文之前,我先介紹一下屈原,然後給大家講講《離騷》開頭的那部分。”
屈原的詩歌裏四處可見“香草美人”,生動描述出哪些香草搭配得更好看,以及用香草裝扮著的美女的各種風情。趙嵐覺得,屈原先生真有化妝師的天分,對美的研究竟已如此深入,可謂是出神入化。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這一句是介紹自己的身世,屈原說: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故去的父親叫做伯庸。他意在展示自己身份的高貴,接下來,他更加突出地表現自己如何注重自身修養,保持高尚的追求。”
貴族就是貴族。屈原對自己的高貴血統頗為珍惜,因而潔身自好,與佞臣賊子堅決劃清界限。在投江自盡之前,他說的那句“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令趙嵐敬仰無比。每個人都有孤獨的時候,有多少人的孤獨如屈子這般深沉?他懷著一顆赤城的救國之心,然而在黑暗世界的圍困之下,真的無路可走。命運給大家安排了許多道路,卻沒有在困境中安排好出路。
然而,總有人能從黑暗的圍困中走出來。也許無路可走的景象隻是假象?走不出來僅僅是因為放棄嚐試,或者判斷失誤?趙嵐覺得,每次感到孤獨無助的時候,想想屈原,人家經受的苦楚可不比自己深厚多了麼,所以也無需自怨自艾。
趙嵐瞧著這篇艱深的課文,心想:你就是再難,我隻要一句一句地啃,肯定能把你啃完。下課後,他就捧著語文書慢悠悠地背起課文。
今天外教老師有事請假,口語課由英語老師代上。楊老師作為副班主任,昨天當然也在比賽現場陪著他們,她說:“昨天我們班唱得比某些進入決賽的班級還要好,就是缺少一些新意。當大家都選了那些熱門曲目時,你們看,30班突然來了一首《Hand-in-hand》,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其實他們唱得也沒多好,是吧?”
這事情多說無益,她很快轉入正題。有的老師講課很枯燥,尤其是當老師依賴PPT講課時,呆板乏味,學生如果認真聽講,反而容易犯困。課件的使命是為老師講課帶來方便,但是方便過了頭,就讓課堂摻了水分,適得其反。楊老師也愛用PPT,畢竟它太省事了,幾乎能百分之百地取代板書,極大地誘發出人的惰性。
她時常在課上調侃幾句,就是為了讓大家打起精神,讓英語課不至於死氣沉沉,跟念悼詞似的。“現在進行時be-doing有時也可以用來表示某人總是做某件事情,這帶有一些貶義色彩。舉個例子:這個男孩總是欺負那個女孩。The-boy-is-always-teasing-the-girl.”
楊老師把句子抄在黑板上,大家做著筆記。她突然問道:“哎,如果一個男孩總是欺負一個女孩,這可能意味著什麼?”
大家呆呆地望著她,無人應答。她說:“這可能意味著他對那個女孩有好感,希望引起女孩的注意。”
果然,又在聊八卦。“話說幾天前那真是湊巧,我撞見我以前教的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手牽著手逛商場!天就是那麼小啊。他們已經讀大學了,看起來相處得不錯。但是我從來都沒想到他們倆會走到一起。”
聊了幾句之後她馬上就言歸正傳,接著講課文。這課文講的是奧運會,楊老師講了一會兒又聊道:“現在你們每天早上都要跑一千米吧,有些同學還叫苦叫累。你們要知道,清華大學的要求是男生每天三千米長跑,女生是一千五。當學校提出要取消三千米長跑的時候,學生們還去抗議,說要‘還我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