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大學建設與發展的目標
通過對小平同誌南行講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的學習,總結我校近年來改革的實際,進一步明確浙江大學建設與發展的目標是:
經過20年至30年的努力使浙大能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迎接世界科技革命挑戰;
成為我國培養高級理工經管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成為我國高新科技研究中心,長江三角洲乃至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高新科技產業的重要輻射源;
成為在教育質量、科研水平、辦學綜合效益和社會聲譽等方麵均全麵地穩定地處於國內同類大學前列,並在世界上亦居一流水平的、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
實施戰略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八五”期間至建校100周年(1997年)爭取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大體完成學科結構和辦學層次結構的調整、學校發展總體戰略布局和校區總體規劃。基本完成校內領導體製、管理體製改革和辦學機製的轉換。
第二步,“九五”期間至下世紀初,在辦學質量、層次、規模方麵上一個大台階,形成在校研究生3000—3500人,本專科生10000—18000人,成人教育5000人次的辦學規模,形成我校高質量、高層次與多層次、多門類兼顧的辦學格局。同時建立起一支在國內居一流水平的500人左右的跨世紀學術帶頭人隊伍,其中50—100人在世界學術界享有較高地位;形成20—30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究所、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取得50—100項具有重要學術意義、重大經濟技術價值的研究成果;通過人才、成果轉移輻射形成30億—50億產值的行業與產業社會效益。培育出8萬—10萬名德才兼備的科學家、工程師、新高科技產業的帶頭人和黨政領導骨幹。使浙大成為國內外社會一致公認的中國名列前茅、有特色的綜合性理工科大學。
第三步,至建黨100周年即下世紀20年代,使浙大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
實現這一長遠宏偉目標是社會主義四化建設的需要,也是黨的十四大提出的戰略目標對我們的要求。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加快改革步伐,堅定不移,團結一致,大膽探索,專心致誌付諸實施。
二、指導思想
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針,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麵向社會需求,尊重教育科研規律,牢牢把握學校教育、科研二個中心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牢固樹立“三有利”的標準,調動師生員工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主動迎接挑戰,深化改革。
在實際工作中,要著重抓好結構調整,體製改革和機製轉換,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師資和管理隊伍,形成一流的綜合辦學條件、學術環境。不斷改善綜合辦學條件,繼承發揚求是創新優良傳統,通過一靠國家,二靠教學、科研、校產、科技開發、谘詢服務等,三靠社會多渠道支持增加投入,四靠轉換機製、深化改革、精心運籌提高效益來加快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使浙大成為能主動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辦學法人。
三、改革和發展的舉措
(一)教育
根據人才市場和社會需求、世界科技革命與經濟發展趨勢、國家高級人才立足於國內培養的戰略布局,進一步調整辦學門類、學科和層次結構。
1.堅持按係辦學,完善學分製,更新、拓寬、提高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課程結構和層次結構。
2.加快完成信息、生物、材料、環境、能源等新興技術學科的教學布局。
3.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工商管理、外貿、財政金融、人文藝術等專業門類建設,完成理工為主、兼有文管的科類布局。
4.在適應需求、保證質量、開拓生源、改革教育的前提下,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八五”規劃末達到3000人規模(2000名碩士研究生,1000名博士研究生)。
5.建立完善學生上學收費製、醫療保險製、人生意外保險製、獎學金貸學金製、兼職助教製。
6.建立完善“教、管、育、導”四位一體,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體製,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發揮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的積極作用。
7.逐步改善學生學習、生活條件,活躍業餘文化藝術體育科技活動,籌建學生活動中心,建設良好的綜合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