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當有創新意識的教師(4)(1 / 3)

1.絕對解釋法。絕對解釋法,即以既定的創新素質衡量標準為依據,判斷學生是否達到目標及達標的程度。在學生創新素質的評價中,將已選定的客觀標準與每個參評個體和某一群體的實際得分相對比便可知該個體和該群體創新素質所實現的實際水平。此種實際水平是以數量化的分數或等級呈現出來的。若一些已達到創新素質的基本標準,一些未達到標準,就是絕對解釋法。

2.相對解釋法。相對解釋法,是以學生集體創新素質水平為依據,通過比較判斷個體所處位置。教育者可通過此方法了解某學生在集體中所處位置並提出改進意見。

3.自我解釋法。是在個體內部,以自己設定的創新素質標準為依據,通過自我對比來判斷自己的狀態。也可采用外部標準進行自我對比。它不要求同他人進行對比,但也不排斥同他人進行對比,這完全由自己掌握。

要對創新素質評價結果做出判斷,必須做好評價資料的解決工作。既要做好評分和統計工作,又要依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對評價資料做出科學解釋,實行價值判斷。這是創新素質評價基本屬性的反應,若少了此階段的工作,即便收集到一些評價資料,也很難對評價結果做出客觀判斷。實際上,這並不是到最後階段才著手進行,而是在製訂評價計劃時就必須考慮,並貫穿於評價工作的全過程。

創新素質教育評價的大致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確定評價的目的,繼以對評價目標進行綜合的全方位的分析,然後收集必須的評價資料,還要圍繞創新素質的主題品評評價的結果。幾個階段或方麵要協調配合,不可偏廢,唯此才能有效地完成創新素質教育的評價任務。

創新素質教育評價應遵循的準則

教育評價所應遵循的準則是指進行教育評價所必須依照的法則或準繩,是指導教育評價工作的一般原理,又是對評價活動提出的起碼要求。隻有在正確評價原則的指導之下評價工作,才能更好地克服主觀隨意性,使評價實現預定目標。同理,創新素質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是指創新素質教育評價所必須依照的法則或準繩。它是指創新素質教育評價的一般原理,又是對創新評價活動提出的基本要求。創新素質教育評價的原則是依據創新素質教育的基本規律所進行的一種主觀約定。其目的是更好地遵循創新素質教育的規律,達到創新素質教育的目標。那麼,創新素質教育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動態與靜態相結合

對創新素質教育的評價既要立足於靜態,又要著眼於動態。靜態評價就是指評價者可以對某一時段的創新素質教育的具體情況進行評價。例如對某一年級、某一班級、某一學校和某一學生的創新素質的現實情況予以評價,取得的評價結果可作為改進教育教學的依據。所謂動態是指對學生所實施某項創新活動進行的評價。靜態評價不能絕對化,動態評價不能單一化,二者必須進行有機的結合,以動態為點,以靜態為麵,動靜結合,點麵結合,這樣做出的評價才有可靠性和可依據性。這是我們進行創新素質評價所應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

過程與結果相結合

創新素質教育是堅持過程與結果相統一的。其中更重視過程。因過程才能反應出生動的、鮮活的創造的全部,而結果僅僅是創造活動所產生的成果,若隻對結果予以評價而忽視過程,許多的創造性材料和細節全被錯過,不能準確把握學生創新素質發展、變化的全貌。所以,創新素質的評估者,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比較客觀和科學的評價。

評價與教育相結合

創新素質教育的評價即通過評價創新素質教育,檢查是否達到了創新素質教育的目標並發現問題,針對問題采取相應對策。作為評價主體教師,可利用權威工具,比如創造力測驗和依據實驗狀況由教師自編問卷以及具體操作、情境測驗等方式,來判定學生的創新素質。若要全麵評價學生的創新素質,可靠方法便是采取多維診斷的方法,即采用多種診斷方式相結合,如創造力測驗、問卷、實際操作等相結合,如同醫生對病人所做的綜合會診。它對全麵評判學生創新素質的現實水平、層次、特性及存在的問題十分有意義。可評判隻是一種手段。評判不是評價的目的,評判是為了有針對性地為教育提供依據。好的創新素質評價既是對創新素質現狀的一般估計或發現創新素質教育,在進行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還能夠針對診斷出的狀況和問題提出教育上的改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