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現象而言,心理是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情感、態度、動機、意誌、能力、氣質、人格等心理現象的總稱,是意識、無意識和行為的統一體,是由心理過程(知、情、意)、心理狀態和個性特征三者所構成。

從心理本質而言,心理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一方麵心理是腦的機能,即腦是心理的器官,一切心理活動都是反射式的活動;另一方麵心理是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即客觀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主觀與客觀的對立統一,活動(主要是生活實踐活動)是實現主體同對象世界聯係的中介和橋梁。

從發生學而言,心理是從有生命物質所固有的感應發展到感受性階段的一種產物。最簡單的心理現象是從動物進化到腔腸動物時產生的。腔腸動物(如水螅、水母)有了神經組織,感受細胞和肌肉細胞開始分化,能根據外界光、熱、振動、壓、觸、化學物質等刺激的性質及本身平衡狀態的改變而調節自身的運動,這種感覺能力是心理活動的萌芽。

物、節肢動物)心理發展階段;即其行為方式以本能行為為主,但在無脊椎動物發展的不同水平上,出現了不盡相同的感覺能力;②知覺階段,即靈長目以下一般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心理發展階段即後天獲得行為對主導的本能行為影響更明顯,除感覺能力外,還能對刺激物的各種屬性進行整體反映(知覺);③思維萌芽階段,即靈長目(主要是類人猿)動物心理發展階段,既有多種感覺、知覺、一定的記憶和表象,還有具體思維(或動作思維)和一定的智慧行為。

人的心理是動物心理發展到最高階段的產物,而意識又是人的心理發展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