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德爾斐的一個古神廟前有一個石碑,碑上篆刻著一句話“認識你自己”,有人說這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名言,也有人說這是象征著最高智慧的“阿拉伯神諭”。這句話點出了每個人心目中都無法回避的命題: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是一個人心理健康和幸福生活的起點,如果你想讓自己擁有快樂、幸福的人生,就要正確地認識自己,這樣你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活出自己的使命與價值。
世界精神太忙碌於現實,太馳騖於外界,而不遑回到內心,轉回自身,以徜徉自怡於自己原有的家園中。
——哈佛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
一個人無論做出多少件事來,我們都可以在裏麵認出同樣的性格。
——哈佛學子愛默生
哈佛精英之約瀚·亞當斯
約翰·亞當斯(JohnAdams,1735~1826年),是美國第2任總統。他出生於馬薩諸塞州,父親是農場主。亞當斯從哈佛大學畢業後當了律師。1772年被選為馬薩諸塞州眾議員,1774年參加第一次大陸會議,1775年參加第二次大陸會議,1776年參加《獨立宣言》五人起草委員會,1777年出使法國,1778年返回美國參加憲法起草工作。美國獨立後,亞當斯被任命為首任駐英公使,1789年當選副總統,1797年華盛頓卸任後任總統。
作為大陸會議的代表,亞當斯所受的教育,所學的法律知識以及他嫻熟的演說技能都在費城派上了大用場。在大陸會議上,他雄辯無比、入木三分的演說使其成為《獨立宣言》最有力的擁護者。可以說,他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創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亞當斯最引人注目的特點,一是他學識淵博,作為一位政治哲學家,他有著驚人的學問和思想力。二是他有著移民到美洲的新英格蘭人那種對宗教和道德的執著精神,亞當斯在道德上可謂一個真正的君子。這些都與他在哈佛所受的出色教育密不可分。
1.最好的鏡子是你自己
【哈佛心語】
認識自己,才能認識人生。
——蘇格拉底
【故事殿堂】
愛因斯坦小時候和很多小孩子一樣,是一個十分調皮貪玩的孩子,經常和一些壞孩子混在一起。他的父親常常為此優心忡忡,他想找一個辦法讓愛因斯坦變得好學起來。直到愛因斯坦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約翰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隻有踩著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約翰大叔在前麵,我在後麵。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爬了上去。下來時,你約翰大叔依舊走在前麵,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麵。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約翰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裏的煙灰塗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微笑著繼續說:“我看見你約翰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醜,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了又洗。而你約翰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幹幹淨淨的模樣,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幹淨,於是就隻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他們還以為你約翰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從此,愛因斯坦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智慧點睛】
別人並不能映照出你自己,隻有自己才是最明亮的鏡子。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有兩麵明鏡,一麵照他人,一麵照自己。我們要學會反躬自省,每過一段時間就用照自己的那麵鏡子映照我們的心靈。這是成功人生的必然要求。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應當承擔的責任與義務,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自己的使命,摒棄缺點,不斷進取,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2.不自知的禿鷹
【哈佛心語】
一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無論何時何地總會有無數的坎坷與障礙在等待著他。
——愛默生
【故事殿堂】
著名文學家愛默生在哈佛大學求學時曾看過一則給他啟迪頗多的故事:
一隻禿鷹飛過王宮,看見王宮中的一隻黃鶯很受國王的寵愛,於是就問黃鶯:“你是怎麼得到國王寵愛的?”
黃鶯回答說:“我到王宮後,唱歌十分動聽,國王非常喜歡聽我唱歌,於是就喜歡我,經常拿珍珠來打扮我。”
禿鷹聽了,心中很是羨慕,它想:“我也應該學學黃鶯,這樣說不定國王也會喜歡上我的。”於是它就飛到國王睡覺的地方,開始唱歌。
國王正好在睡覺,聽了禿鷹的叫聲,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屬下去看看是什麼東西在叫。屬下報告說是一隻禿鷹不知道為什麼在叫。國王十分憤怒,就吩咐屬下去把禿鷹抓了來,並命令拔光禿鷹的羽毛。
禿鷹渾身疼痛,滿是傷痕地回到鳥群中,它惱羞成怒,到處對別的鳥兒說:“這都是黃鶯害的,我一定要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