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夏季到初秋,原本風景宜人的斷丘嶺上,出現了一道新的風景線。
林家公子整日在嶺中鬼哭狼嚎的叫喊聲,已經讓樊城的百姓習以為常。除了一些癡男怨女因少了一處幽會好去處而咒罵不斷外,也有人歎息著這好不容易恢複正常的林家少爺,怎麼又發瘋了。
一處山澗瀑布下,林凡正光著上身,承受著流水的衝擊。
初秋的水早已有了一絲寒意,何況山泉原本就更要涼上幾分。這般承受了近一個時辰的後,饒是林凡的體質已健壯了不少,仍舊打起了哆嗦。感覺時間差不多了,林凡離開了瀑布,走到岸上活動著筋骨。
如今的他渾身肌肉緊實,四肢充滿了力量感。皮膚因為長期在陽光下暴露的緣故,變黑了幾分,但林凡卻十分滿意,尤其是明顯的八塊腹肌。
林雲誌並未在一旁候著,早在月前就已經不再親隨,而是讓林凡按照他的要求自行修行。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林凡自然知道這個道理,老林也有事需要去做,不可能總守著他。更何況他全部心思都在修行上,根本不需要人督促。
至於修行過程中需要的指點,因為還沒涉及到具體的功法方麵,所以現在還談不上這些。
甩掉身上的水漬後,林凡盤膝坐下,打開了一本薄薄的小冊子,用心看了起來。
冊子沒有名字,看樣子不會超過十頁,所講的內容皆與修道相關。字跡娟秀細膩,似出自女子之手。
這本冊子自然不是憑空冒出來的,乃是林凡軟磨硬泡,從老娘王嫣那兒得來。
林凡知道林雲誌暫不教他修行口訣定有道理,但一方麵他真的沒有時間慢慢來,另一方麵也是出於對道家奇術的好奇。
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激勵林凡刻苦煉體,之前老林總是有事沒事的便要露上一手,直讓林凡羨慕的牙癢癢,但老林卻對教授道法一事拒不鬆口。
無奈之下,林凡隻好轉變策略,把目光放在了老娘王嫣這條突破口。沒想到多次努力下,竟然還真讓他成功了,得到了這本視若珍寶的小冊。
冊子上有一段功法口訣,講的是如何激發和利用體內的靈根,以感知和吸納靈氣之法。口訣後還配有大量文字,深入淺出地對具體修行方式進行了闡述,這是林凡目前最需要的東西。
像他這種連靈氣都還感受不到的門外漢,就算是給他一本不世功法也毫無用處,反不如手中這本冊子來的珍貴。
通過小冊中的描述,林凡知道了修道者的第一個境界:築基。
所謂築基,便是以身體為基石,功法為圖紙,靈氣為支撐來鍛造出一副道體。
通過如此深入淺出的描述,讓林凡體會到了體魄對於修道的重要性,就好比石灰石和花崗岩一樣,哪個更適合修房子,這是明擺著的事。
其實林凡現在的煉體階段,已經是在向著修道的方向前進。隻不過修的是血肉部分,還沒有涉及到經脈之類。
而普通的肉體鍛煉對於經脈的修煉來說,並無多大用處,所以便有了更為重要的一環:吸納靈氣,鍛經煉體。
再次溫習了一遍書中的口訣後,林凡收起了小冊,穿好衣衫,朝著山巔奔行而去。
依舊是那處山巔,依然是那塊青石,林凡端坐在同樣的位置,五心朝上,閉眼靜悟。
這個地方成為了林凡感悟靈氣的特定場所,他總有一種感覺,此地與其它不同。說不清道不明,或許這純粹是一種心裏作用。
林凡默念口訣,仔細的感受著外在的一切。
從得到這本小冊,到現在足足一個月了,林凡始終沒有觸摸到書中說描述的那種神奇感受。他雖然急迫,但卻按下了內心的焦躁,他知道這種事急不來,越是急便越可能觸摸不到。
山巔偶有微風,讓林凡的心更靜了幾分。
老林說過:天是道,地是道,世間萬物皆為道。那麼風,也應是道的一種體現。
林凡對所謂的靈氣始終感知不到,但是風,卻是時刻都能給他帶來清晰的感受。
能不能以風為出發點,尋求突破口呢?
既然靈氣有一個氣字,那麼姑且算作是氣體的一種,風是什麼,是氣體流動而產生的形態,既然天地間靈氣無處不在,那麼風中必然含有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