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府的祠堂名叫孝綸堂,位於康府西北方,處於整個府上最角落的位置,又因康府位於鬆樹胡同最裏側,與孝綸堂一牆之隔外是一大片鬆樹,所以康府祠堂算是完全遠離了市區街道的喧囂。
康琇茹是過了晌午才進的孝綸堂,經過雨水洗滌後的孝綸堂顯得格外寂靜,推開朱紅色的油漆大門,入眼的是一座雕刻著高三綠水圖的石雕屏。
繞過石雕屏是花園,花園左邊是三間並排的屋子,屋子裏存放了一些祭祀的祀品和雜物。
右邊是一座上下三層的閣樓,就地砍了後山的鬆樹建成,再漆上紅漆,六角青瓦,顯得很是古樸。
一二樓是藏書閣,這裏既有名人名著,又有世間孤本,還有許多康氏祖先撰寫的祖訓佳作,真可謂是當得起‘藏書’二字。
三樓原本是空著,早上才被王媽媽領著幾個婢子打掃布置了一番,作為康琇茹這段時間禁足思過的臨時臥房。
至於供奉先祖的祠堂,則是在二進門裏。
王媽媽扶著康琇茹上閣樓,一邊提醒她小心腳下,一邊叮囑她注意事項:“二老爺的意思是讓姑娘上午就在藏書閣抄寫康氏家訓,下午則去祠堂正廳罰跪,罰跪的時間是半個時辰。”
上了二樓後,並不能直接上三樓,而是要穿過二樓的廊道,三樓的樓梯在另一端,王媽媽放開康琇茹,走在了前麵,繼續說道:“不過姑娘也不要擔心,老奴替姑娘準備了柔軟厚實的蒲團,半個時辰不會太難熬的。倒是康氏家訓,姑娘你一定要認真抄寫,每日未時一刻,趙媽媽會來取姑娘上午抄好的家訓,然後交給二太太過目。姑娘也知道,二太太出身大家,書法一直不錯,若是她覺著姑娘的字跡不好看,姑娘可得重新再抄的。”
閣樓是老太爺在世時修建的,雖然每年都有補修,但踩在上麵,鬆木樓板還是吱呀作響。
京都屬北方,房屋大多是平房,偶有一些酒樓建有二樓,康府的三層閣樓在這鬆樹胡同也算獨特顯眼了,好在臨近閣樓的牆邊有一顆百年梧桐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正好遮擋住了三樓的窗台,讓外麵的人看不見閣樓裏的事物。
康琇茹站在窗台前,思緒仍舊還未從與程瑾舟定親的消息裏緩過來,直到王媽媽將她的衣物安置妥當後說:“大廚房洗菜的青草以後就負者照顧姑娘的衣食起居,姑娘有什麼事也可讓青草來找老奴。”
她這才回過神,問道:“那雪蓮呢?不是她一直負者照顧我的麼?”
王媽媽避開康琇茹的眼神,不知該怎麼說,康琇茹倏的想起趙媽媽說過,雪蓮被拿住關在後院柴房的事。
“是不是二伯父要處罰雪蓮?”康琇茹急切的問道。
王媽媽見瞞不住,便歎了口氣,搖了搖頭:“不是二老爺,是二太太,她說雪蓮偷盜主子財物,要以盜竊罪處死。”
康琇茹大驚,一把拉住王媽媽的袖子:“媽媽,你知道不是這樣的,雪蓮她是為了幫我,她沒有偷盜,銀子是我給她的。”
王媽媽拍拍康琇茹的手:“老奴自然是知道的,可有些事……如何對外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