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新版後記(1 / 1)

《梁漱溟問答錄》自1988年首版迄今已經整整25年了。拙作自問世以來,受到海內外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好評。它獨家披露了梁漱溟先生1949年以後的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為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2003年,拙作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再版。筆者對書中內容作了多處重要修訂:增加了9篇補遺文章,著重介紹與梁漱溟相關的許多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背景材料;遴選了100多幅曆史圖片;收入了費孝通先生《梁漱溟先生之所以成為思想家》的講話和吳江同誌《新儒家事功主義者梁漱溟》一文;武漢大學郭齊勇教授還專為該版寫了有見地、高質量的序言。

現在擺在讀者麵前的是拙作的第三個版本。這個最新版本自然是前兩個版本所具備的特色和價值的集成。

首先,新版將書名改為《我對於生活如此認真:梁漱溟問答錄》有畫龍點睛之效。梁漱溟先生20世紀20年代在北大教書期間寫下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因為我對於生活如此認真,所以我的生活與思想見解是成一整個的;思想見解到哪裏就做到哪裏。”道出了梁漱溟先生特立獨行、表裏如一品格的思想底蘊。

其次,將梁漱溟先生的初版序言單獨放在開篇,凸顯作為國內外唯一一部經梁漱溟先生親自過目審改的著作的價值。其他解讀和介紹性文字作為附錄放在書後,以幫助讀者在閱讀原汁原味的梁漱溟先生的敘述後,進一步了解梁漱溟先生的思想及其價值。這樣的編排更適合讀者的閱讀心理。

其三,在2003年版中我增寫的9篇補遺,作為本書的重要部分在問答錄後單獨排出,以補充正文中未能詳述的相關內容。拙作出版前後,梁先生經曆了從被“冷藏”到“梁漱溟研究熱”過山車般的過程,這說明了黨的政策越來越開明,從前加在梁先生身上的種種曲解和委屈終於結束。因此,在此次新版中,我補充了一篇《<梁漱溟問答錄>出版前後》,交代了拙作坎坷的寫作過程,作為對這段曆史的一個注腳。

另外,新版在裝幀設計上恢複使用了趙樸初先生為本書初版題寫的書名手跡,同時增加了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特為本次新版題寫的書名,在此,我非常感謝兩位先生的深情厚誼。

《梁漱溟問答錄》不斷以不同的新版本問世,體現了好書的生命力和不同出版人對它的獨到解讀。好書的生命力當然源自其獨有的價值,這一點毋庸贅言。我現已年屆八旬,願《梁漱溟問答錄》能經由認真的出版人之手一直流傳下去,也希望一茬接一茬的讀者能從中受益。

汪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