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登基之後,展現出非凡的治國才能與雄韜偉略。他出兵剿滅了突厥,使得胡人和越人親如一家,四方邊疆也都平定安寧,國家的禮樂製度逐漸興盛起來。時間來到貞觀九年五月,太上皇突然身患重病,最終在大安宮與世長辭。太宗皇帝悲痛萬分,淚水止不住地流淌,在葬禮和祭祀的安排上,都嚴格遵循禮儀規範,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隨後,他向天下頒布詔書,追諡太上皇為神堯。
有一天,太宗皇帝在閑暇之餘,帶著長孫皇後以及眾多嬪妃一同遊覽宮廷。他們來到一處宮殿,立刻有許多宮女前來侍奉。這些宮女看上去大多整齊規矩,但仔細一看,卻發現年齡參差不齊,有老有少。幾個宮女端著茶走上前來,皇後輕聲問道:“你們這些在宮中侍奉的女子,都是什麼時候進宮的呀?”宮女們紛紛回答:“有一些是最近才進宮的,但大部分都是隋朝的時候就已經入宮了。”皇後又關切地問道:“從隋朝就進宮了,那時間可真不短了。你們現在都多大年紀了?”宮女們答道:“我們十二三歲就進宮了,到現在已經三十五六歲了。”皇後看著這些宮女的模樣,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憐憫之情。她轉身對太宗皇帝說道:“陛下,您一個人,需要的伺候之人有限,何苦讓這麼多女子都困在這宮中呢?她們正值青春年華,卻被終身禁錮在這裏,不如放一些宮女出宮,讓她們回到自己的家鄉,選擇合適的人婚配,也好讓她們過上正常的生活,享受下半輩子的幸福。”太宗皇帝聽後,微笑著點頭說道:“禦妻說得很有道理。”於是,他立刻下令讓掌管宮廷事務的監臣魏荊玉,把這些宮女的情況都登記造冊,第二天呈上來。魏荊玉領命而去,當天夜裏就開始忙碌起來,將各個宮殿的宮女情況一一記錄。第二天一早,冊子就完成了。等太宗皇帝上朝結束,魏荊玉便將冊子恭敬地呈上。太宗皇帝仔細看了一會兒,說道:“你去通知她們,都到翠華殿集合。”魏荊玉再次領命離開。太宗皇帝回到後宮,指著冊子對皇後說:“這些宮女,不知道耗費了民間多少心血和錢財,如今卻被困在這宮中,要仔細查點她們,恐怕得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呢。”皇後安慰道:“這並不難,陛下您查點一半,我和徐夫人查點另一半,很快就能完成。”於是,太宗皇帝便和皇後、徐惠妃一同前往翠華殿。
宮女們密密麻麻地聚集在院子裏,太宗皇帝和皇後各自在一張桌子前坐下,徐惠妃坐在皇後的旁邊。宮女們分成兩撥,依次報上自己的名字。點完了一排,又接著點下一排。太宗皇帝挑選出年紀在二十歲以內的宮女,暫時留在各個宮殿中使喚,而年紀較大的宮女,則全部放出宮去,大約有三千多人。太宗皇帝讓魏荊玉趕緊寫告示,內容是:“告知民間百姓,讓這些宮女的父母前來領人,為她們選擇合適的配偶。如果親戚住得遠,魏荊玉你就自行挑選合適的對象,為她們安排婚配。”這三千宮女聽到這個消息,個個歡天喜地,紛紛跪地叩頭謝恩,然後帶著自己的細軟物品,興高采烈地走出了宮門。魏荊玉將一所舊庭院收拾出來,安置這些等待出嫁的宮女,同時張貼出告示。一個月的時間裏,百姓們得知了這個消息,住得近的,紛紛前來領人;住得遠的,魏荊玉私下裏收了一些財禮,為宮女們找到了合適的人家嫁了出去,一時間,場麵十分熱鬧。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大部分宮女都已經出嫁,隻剩下夭夭和小鶯兩個宮女。她們是關外人,親戚和父母都沒有來接她們。
有一天,魏監突然想起自己的一個好友,名叫韋玄貞,是錦衣衛指揮使,年近四十歲了,還沒有兒子。他的妻子勸他娶個妾室,可他一直拿不定主意。魏監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於是派了一個小太監,將夭夭和小鶯送到了韋玄貞的家中。當時韋玄貞不在家,小太監對他的夫人說:“魏公公知道韋老爺還沒有兒子,特地派我送這兩個美人過來,給韋老爺做側室。”韋夫人聽了,心裏十分高興。等韋玄貞回到家,夫人就讓兩個美人到書房去伺候他。韋玄貞知道這是夫人的一番好意,便在書房裏和兩個美人共度了一夜。第二天,他先到內室向夫人道謝,然後又去感謝魏監。後來,夭夭和小鶯分別生下了子女,小鶯生下的女兒,後來成為了中宗的皇後,韋玄貞也被封為上恪王。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後突然身染重病,最終在仁靜宮去世。第二天,負責宮廷事務的官員將皇後生前收集整理的從古至今的得失之事,編成的《女則》三十卷,呈獻給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翻閱此書,悲痛萬分,他將書拿給身邊的大臣們看,感慨地說:“皇後編寫的這本書,足以成為後世永遠的典範。我並非不明白生死有命的道理,隻是從此之後,再也聽不到她的規勸和諫言,失去了這樣一位賢良的輔佐之人,實在是難以忘懷啊。”這年冬十一月,皇後被安葬在昭陵,距離竇太後的獻陵不遠。太宗皇帝對皇後思念不已,於是在宮廷的苑囿中建造了一座高樓,為的是能夠登高眺望昭陵。有一次,他曾與魏征一同登上高樓,讓魏征也看看昭陵。魏征仔細看了很久,說道:“臣年紀大了,眼神昏花,實在看不見。”太宗皇帝便用手指著昭陵的方向,給魏征看。魏征這才說道:“臣還以為陛下是在眺望獻陵呢,如果是昭陵,那臣自然是看到了。”太宗皇帝聽了,不禁流下淚來,隨後便下令拆除了這座高樓。然而,他的心中始終充滿了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