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增訂本後記(1 / 1)

適值鄧寶珊將軍誕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際,拙著《鄧寶珊傳》增訂本,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為此,著者感到無比的欣慰。

鄧寶珊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民革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一生豐富的政治、軍事經曆,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認識中國近現代曆史,特別是西北近現代曆史的“窗口”。1988年3月出版的《鄧寶珊傳》(以下稱“原版),搜集史乘,對鄧寶珊將軍一生的活動作了尚稱全麵的介紹,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這次增訂出版,主要是緣於以下幾方麵的考慮:一是原版定稿乃至出版後,著者陸續獲知了一些新的材料,其中有一些是很有價值的,對我們了解曆史、了解鄧寶珊將軍是有很大幫助的;二是近年來我國的近現代史研究,特別是區域史的研究有了深入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本書對業內同仁仍不失其參考價值;三是目前我國愛國統一戰線的事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這本書在愛國主義教育和統一戰線工作中,尚能繼續發揮其作用;四是可以借此機會修正彌補原版中的訛誤和疏漏。

原版問世多年來,得到了多方麵的關注和鼓勵。特別應當感謝的是我的老師、著名曆史學家趙儷生教授撥冗寫了書評,給予著者以熱情鼓勵和期望。先生的書評,高屋建瓴、大氣磅礴,言簡意賅地對近現代史人物的研究提出了切中肯綮的見解,值得我們深思。這次征得先生同意,作為增訂本“代序”印在前麵,想必會得到讀者歡迎。鄧寶珊將軍的朋友、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著名書法家啟動先生曾為原版題寫了書名,因收到時書已付印,未能采用。這次出版增訂本,使這一遺憾得到彌補,亦感欣慰。

通過這次增訂工作,使我對研究西北近現代人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一個重要人物提供給我們的曆史信息,不僅僅是個人的,而是一個時代的,這大概就是人物研究的意義和魅力所在吧。近代以來,西北一直為國人所關注,人們需要了解西北、認識西北,促進西北的建設,讓中華民族騰飛的事業變為現實。然而人們了解西北,不僅要了解它的自然地理風貌、礦藏物產、民族風情,還應當了解它的曆史,即它和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關係以及在其中的貢獻。曆史人物給我們提供的,正是在這一點上。近代以來的西北在經濟、文化教育方麵,比國內其他地區落後,但仁人誌士和人民群眾在祖國這片廣袤土地上的不曲不撓的奮鬥曆程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他們努力追趕時代潮流的精神是值得我們發揚的。

作為隴原之子,鄧寶珊將軍平生秉持桑梓之義,愛國愛鄉。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將軍與邵力子先生合作治甘,於艱危困頓中和衷共濟,竭慮盡智,為安定地方局勢、恢複民生,作出了盡可能的努力。然因時世之故,其興辦實業、發展農牧之誌未能實現。新中國成立後,將軍主政甘肅十幾年,為甘肅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全省各族群眾所稱道。《鄧寶珊傳》增訂本的出版,也是著者對渴望更多了解鄧寶珊將軍、關心是書的父老鄉親的一份回報。

在本書增訂過程中,進一步得到了鄧寶珊將軍親屬的支持和幫助。將軍哲嗣鄧成城同誌、親侄鄧炎喜同誌,給著者提供了許多新的材料和信息。西北師範大學宋仲福教授和趙豔林教授、蘭州大學張克非教授、廣東五邑大學副教授劉進博士等為本書的修訂提供了有關資料。河北大學黃正林教授近年與我交流切磋西北近現代史研究中的諸多問題,在提高思想理論、了解學術信息方麵對我幫助很大。還有一些文史專家為本書的修訂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這次增訂,對原版體例、結構未作變動,主要是增補材料、核訂文字;全書增加內容較多的是第二、三、四、五章。

在增訂本出版之際,我還要向已故前輩石佩玖、甄載明兩位先生表示深切的緬懷!原版的寫作曾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

增訂本責任編輯韓惠言編審精審嚴校,認真把關,提高和保證了本書的出版質量。為此,他耗費了不少心力。研究生劉繼華、段金生、楊惠娟、汪紅娟、付春鋒等在幫助打印和校對方麵給予了我不少幫助。

對所有在增訂工作中給予鼓勵、支持、幫助的師友和同誌,著者在此一並致謝!

王勁

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