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降蛟龍出寶地,才子佳人遇磨難(QQ71541556(1 / 3)

魯東省澤西市是個地級市,自古以來號稱魚米之鄉“武術之鄉”“牡丹之鄉“阿膠之鄉”南麵是運河,北麵是黃河,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據說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將出澤西,武大郎在這裏賣過炊餅.《三國》劉?關?張都在這裏安營紮寨,康熙爺下江南也路過此地,聽說還在這裏種下了“龍種”當然,這都是戲說,沒無據考證。澤西市地跨三省交界處。一區十三縣貧窮落後的澤西市發生了很多故事,據本市非著名專家考證,華夏五千年曆朝曆代都在這裏發生過你爭我奪的戰鬥。據澤西市著名專家考證,自從南昌打響第一槍以來,死不見屍活不見人的就有五千一百一十人,魯一民的爺爺就是其中之一。這裏大部分縣.鄉.鎮都是用曆史上的名人或者曆史事件命名,比如說堯王城:舜王城:單父鎮;孫武鎮;孟德鎮,武家波,按駕莊等等。

上世紀三四十代,緊鄰魯東省澤西市八公裏左右,運河邊上有個舜王城村,後來改成鎮政府所在地,一戶姓魯的人家,有位老太太,本村人都叫她魯老太太。

據本村最年長的人都說不清,她是哪裏人。從哪裏來,隻是記得,那年黃河發大水,水退之後,就看見這個人高馬大討飯的女人背著個麵黃肌瘦,骨瘦如柴幾歲的小男孩要求入村落戶。上千人口的舜王城村,大水之後不到兩百人,到處都是沼澤地。失去親人和良田,一無所有的鄉親們看到和自己一樣可憐的娘倆,全村老少齊上陣,找一塊地勢高的地方幫助娘倆搭了一個草棚,就算落戶了。

當然,魯老太太來到本村時才二十幾歲。後來世道不好,日本鬼子打進來,又打跑了,接著村裏來了一波又一波當兵的,穿什麼衣服拿什麼槍的都有,誰也分不清楚是誰的隊伍。打過來又打過去,誰也說不清誰打誰,天天夜裏聽到激烈的槍響,早上起床後就看到遍地都是死人,也有很少一兩個奄奄一息的士兵。嚇的鄉親們白天也不敢出門,更不敢往死人堆裏去,魯老太太膽子大,不管哪個隊伍的,隻要發現還有一口氣的士兵都背到家裏養著,然後召集膽大的男人們把死人埋起來。她認為這些孩子怪可憐的,出來打仗也是被*無奈,隻要自己能做到的就盡力去做,在這期間救了不少人。

時間如梭一晃而過,後來過上了太平盛世,始終沒見魯老太太的男人來找她娘倆,鄉親們感到很奇怪,因為過去發大水逃荒的,被抓壯丁抓走的,參加部隊打仗的都回來認親,唯獨不見老太太的男人來找她們,有人好奇的問她,她就大大咧咧滿不在乎的說:“誰知道他死哪去了。”但心裏的痛苦有誰知道啊。又過幾年,小男孩已長成一米九幾的大個子,身板硬的猶如鐵塔般的壯漢,可由於她們不是本地人,獨門獨戶,再加上孩子本分老實很少說話,家裏又窮,一般家庭怕自己的姑娘嫁給這樣的人家受人欺負,都不敢與他成親。兒子找媳婦就成了大難題。又過幾年,兒子都快四十了,仍然沒有找到媳婦,老太太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到處托人說媒,都沒能如願。

後來成立了生產隊,生產隊有一片原始深林沒人看管,本村男人都耐不住山上的寂寞沒人願意去,村支書就想起了這個單身漢,老實本分又責任心強,就讓他看林子。這孩子責任心確實強,在山上一待就是小半年,很少下山,有時下山也是看看老母親,給老母親送點山貨接著就回山林,一晃幾年過去了,本村人就很少想起他,甚至本村的年輕人都記不得還有這麼個人,大部分人都忘記了他原來叫什麼名字,人們統稱他“老光棍”。

突然有一年,“老光棍”領著一個十幾歲,細皮嫩肉,貌如天仙一般的媳婦下山,還挺著大肚子,引得本村很多光棍直流哈拉子,都說這個老光棍豔福不淺。老少爺們議論紛紛,也有的說是老光棍從外地騙來的媳婦,看著這個老光棍老實實際不老實,不管怎麼樣人家老夫少妻很恩愛。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也不知什麼人把他抓走了,再後來聽說死了。

“老光棍”十幾歲的媳婦就跟著魯老太太一起艱難的生活。一個月過後“老光棍”的媳婦快到生孩子時,有個七八十歲的老先生路過魯老太太家門口,給老太太要了一個窩頭,邊吃邊在老太太家的四周轉了很多圈,很神秘的對魯老太太說:“你家是塊風水寶地,祖墳上積了陰德,要出大福大貴之人,但是,也好也不好,自古以來,凡大富大貴之人必命硬,而且你家這個孩子還是個情種,懷上這孩子時就會多災多難,更別說出生之後了,如果想避免災難,最好是把他送出去養幾年,到上學的年齡再回來,這樣雖然會減弱他的富貴命,但也可避災禍。”

讓魯老太太拿主意。“破四舊,立四新”風聲正緊,魯老太太可不敢信這個,小聲嚴肅的對算命先生說;“你這個老先生,這是什麼時候啊?你還說這個,你不怕挨批鬥啊?再說,戰爭年代我什麼沒見過,半死不活的,缺胳膊少腿的,我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都什麼年代了還迷信這個,趕快走吧。”

其實魯老太太是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雖然“破四舊,立四新”風聲正緊,但老太太初一十五燒香拜佛從不間斷。“心經”“金剛經”“大悲咒”等等佛經倒背如流。算命先生走之後老太太心裏偷偷念幾聲“阿彌陀佛”:“如果我孫子真是個情種那才好那,多給我找幾個孫媳婦,多生幾個重孫子,也算不枉我幾十年吃齋念佛的苦心,佛祖也算是補償我們家人丁不旺吧。”

也巧了,寡婦在生孩子的當天,作了一個夢,夢見一條白龍纏身,就對魯老太太說了一遍,魯老太太嘴上說不信,但心裏美滋滋的,故意沉住臉道“你這是看戲看多了,這種事隻有書上才有,都是那些沒事吃飽撐的人瞎編的,你年紀輕輕怎麼能信這個?出去可別亂說。”

孩子生下來白白胖胖,小臉粉嫩粉嫩的,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紅紅的嘴唇,眉清目秀,別提多好看了。因為是私生子,魯老太太嫌寡婦給孩子起的小名叫林生不好聽,偷偷找到本村最有學問的老學究,讓他給孩子取個好聽的名字。德高望重的老學究今年快八十歲了,是本村唯一念過幾年私塾的人,更是本村的“書法家”“理論家”“政治家”“評論家”。天上的事他知道一半,地上的事他全知道。老學究原來叫什麼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全村人都叫他老學究,因為他有學問,本村有個大事小情的,都讓他寫個對聯,算個八字,給孩子起個名字什麼的。老學究幹瘦如柴的肩膀上麵長著一顆碩大的骷髏頭,眼睛陷在深深的眼窩裏,顴骨隻有一層薄薄的肉皮鬆散的包裹著,穿的衣服雖然破舊但非常整潔,經常帶著一條腿的高度近視鏡,捋著山羊胡子,一說話之乎之也念念不斷。

老學究念念有詞思考半天,最終想出個名字來,陰陰陽陽的說道:“現在是新社會也,人人平等之,大家都是人民,我之之意思是讓孩子做個一等公民呼?就叫‘一民’可否?”魯老太太一聽很高興,認為老學究說的很對,新社會了,以後再也不會吃不飽穿不暖,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叫一民好,老太太又對老學究誇獎了一番,最後堅定的說“以後我孫子就叫魯一民了。"

也許人的命運真的掌握在老天爺手裏,不到一百天,就讓老先生說準了,燕都的紅衛兵把寡婦抓走了,從此就死不見屍活不見人。多災多難的魯老太太就帶著這個不到一百天的小孫子,生活更加的艱難。為了孫子能吃上雞蛋,老太太白天背著孩子參加勞動,晚上偷偷的紡花織布,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艱難的生活可想而知。

魯一民從小就調皮搗蛋但也絕頂聰明,過目不忘,記憶力驚人。三歲時,老學究無意中教給他的《三字經》《百家姓》他倒背如流,識字達兩千左右。四歲時,鄰居閔老頭,在部隊當兵時帶回來一個戲匣子,壞了很多年了,魯一民竟然把它拆開又裝上,結果還能唱戲。見多識廣的閔老頭震驚的目瞪口呆。閔老頭可不是一般人,當兵時從東北打到西南,曾參加過一百多場戰鬥,身上的傷疤就有十幾處,至今身上還殘留著十幾處彈片。據說,當年在部隊是個師長,後來受一個坐著飛機逃跑,摔死在國外的大領導的牽連,座了幾年監獄,出獄後下放勞動,政府感覺他年齡大了,就交給本村看管。閔老頭在村裏沒有親人,當年參加革命時,全家先後七口人都被敵人殺絕了,最後就剩閔老頭一人。閔老頭一輩子沒結婚,更沒子女,為了不牽連鄉親們,他很少與外界接觸,魯一民是他唯一的朋友。閔老頭特別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孩子,把自己一生學到的武功全部傳給魯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