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聲穀輕輕一躍,就站在土台之上,對大證禪師稽首道:“在下武當莫聲穀,見過禪師。”
這大證禪師莫聲穀也聽過他的名頭,自然知道此人是真正的高僧,不是少林寺那些武功高的高僧。對於這樣的人,莫聲穀還是很難佩服的。
兩人見禮完畢,莫聲穀忽然抽出長劍插在地上,問道:“我之長劍利否?”
大證禪師說道:“百煉精鋼,雖非神兵,也是良品。自然是鋒利了。”
莫聲穀說道:“大師之口舌,能斷此劍嗎?”
大證禪師說道:“我何須斷利劍,隻需斷人心即可。”
莫聲穀暗暗覺得這老和尚實在,機敏稍稍有些不對頭,既準備轉換話題,如果和大證禪師討論人心,莫聲穀覺得自己絕對死定了。莫聲穀忽然想起了張天師的告誡,遇見佛門修士,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給他開口的機會。
莫聲穀仿佛沒有聽道:“大師之口舌既然不能斷此劍,何以能斷人心,人心百變,變幻莫測,口舌之利斷不了一劍,就能斷的了人心嗎。人之行事,口中是虛,手上方才是實。如兩人爭鋒,勝生敗日,言語能濟何事?”
大證禪師道:“兩人相鬥不過匹夫之事,何以能至大道至理,繆矣,放之一國匹夫之勇下之下矣。”
莫聲穀說道:“使一人之不能勝,使一國就能勝?”
大證禪師說道:“治理一國自然是要通天理而治人心,自然是口舌教化之功為上。”
莫聲穀輕輕搖頭說道:“道可道,非常道。”
此乃道德經第一句,能夠講明白的道理,就不是道理。一句話將大證禪師噎住了。大證禪師實在不凡,微微一頓就要開口反駁。
莫聲穀心中暗暗叫苦,雖然隻是幾句話而已,在莫聲穀看來比與人過上百招還累。且能夠讓大證禪師再開口,莫聲穀強在大證禪師之前,說道:“大道之爭,不在口舌。願請閣下試劍。”
大證禪師何等機敏,心中電轉,這莫聲穀怎麼會這樣做,在大會上想拔劍動武,聯想起剛剛武當七俠幾人堅持不跪,自然猜的其中另有內幕。
大證禪師笑道:“讓我試劍是不成的,自然會有人上來試你之劍。”
大證禪師又顫顫巍巍的走了。
大證禪師剛剛下去,有一個已經上台了。一個高大番僧上來,大喝道:“我來試試你的劍。”這一身巨喝,猶如霹靂。渾身肌肉凝實,猶如一巨人。
莫聲穀不用仔細打量,就從這個人身上聞出了大雪山的味道。莫聲穀也不二話上來就動手。
這個番僧自然是大雪山門下弟子,知道今日對付的就是武當派,見莫聲穀年紀輕輕,就以為莫聲穀武功最弱,心中暗暗想:“祖師將門中高手帶來大半,我想要立功,就要抓緊了,否則師叔師伯一出手,哪裏有我的份。”
這番僧常年居於大雪山不履中原,根本沒有聽過莫聲穀的名字,就不管不顧的上來,一根禪杖掄起,帶著風聲向莫聲穀砸去。
莫聲穀長劍一挑,叮當一聲,點在禪杖之上。
番僧忽然覺得自己手中的禪杖,恨不得飛出去,不由的用力往回奪。
莫聲穀身形向前一撲,劍光一閃,就像番僧喉頭劃去。
番僧暗道不好,也不過的禪杖,手一鬆,禪杖就丟在地上了,番僧整個人一個鐵板橋躲過了莫聲穀一劍。
可番僧也就技止如此了。
莫聲穀腳步輕點在番僧身邊一晃而過,已經收劍而立了。莫聲穀的長劍在番僧的身上一劃而過,自胸前到百會穴,一道長長的傷口,貫穿頭顱,這樣的傷勢,怎麼可能再活下去了。